中国五大窑瓷窑-1

中国五大窑瓷窑-1

ID:40032457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8

中国五大窑瓷窑-1_第1页
中国五大窑瓷窑-1_第2页
中国五大窑瓷窑-1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五大窑瓷窑-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五大窑瓷窑北宋著名瓷窑:中国钧瓷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钧窑鼓钉三足洗钧窑鼓钉三

2、足洗,高9.4cm,口径23.5cm,足距9.5cm。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钧窑瓷器相同,此类数目是同类制品从大到小的编号。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静憩轩用”为清代官款。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中国官瓷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

3、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

4、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官窑葵瓣洗官窑葵瓣洗,高4.8cm,口径18.7cm,足径11.2cm。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足底边无釉,露铁黑色胎。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别注重釉色美。其凝厚的釉层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度。烧成过程中,选用优质木材作燃料,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官窑瓷器多为素面,既

5、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自然优美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此洗造型优美,釉层莹润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又闪现条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和谐的艺术整体。宋代北方著名瓷窑:中国定瓷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

6、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白釉刻花折腰碗白釉刻花折腰碗,高5.5cm,口径16.8cm,足径9.4cm。碗敞口,浅式,斜腹,近底处内折。通体白釉,口部镶铜。碗内、外壁及里心划刻莲花、莲叶纹。此碗白釉纯净,所饰莲花线条自然流畅。碗之内、外壁均有刻划纹者较为罕见,此碗是定窑瓷器的精美之作。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中国汝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

7、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汝窑莲花式温碗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