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_常见叶部虫害

观赏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_常见叶部虫害

ID:40043364

大小:9.27 MB

页数:148页

时间:2019-07-18

观赏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_常见叶部虫害_第1页
观赏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_常见叶部虫害_第2页
观赏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_常见叶部虫害_第3页
观赏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_常见叶部虫害_第4页
观赏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_常见叶部虫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赏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_常见叶部虫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项目17观赏植物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任务18.1常见叶部虫害一、概述1、概念:食叶害虫一般指以咀嚼式口器为害叶片的害虫。2、种类: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种类很多,主要分属于四个目,常见的主要有鳞翅目的刺蛾、袋蛾、舟蛾、毒蛾、灯蛾、天蛾、夜蛾、螟蛾、卷蛾、枯叶蛾、尺蛾、大蚕蛾、斑蛾及蝶类,鞘翅目的叶甲、金龟甲、芫菁、象甲、植食性瓢虫,膜翅目的叶蜂,直翅目的蝗虫等。一、概说3、发生特点:以幼虫(鳞翅目和膜翅目)或成、幼(若)虫(鞘翅目、直翅目)为害健康的植株,导致植株生长衰弱,为天牛、小蠹等次期性害虫的入侵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大多数害虫

2、营裸露生活(小数卷叶、潜叶、钻蛀),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天敌种类多,虫口数量波动明显;繁殖能力强,产卵量一般比较大,易于爆发成灾,并能主动迁移扩散;某些害虫的发生表现为周期性。二、常见食叶害虫的发生规律及治理方法(一)蝶类代表种:菜粉蝶Pierisrapae(Linnaeus)又称菜青虫、菜白蝶,属粉蝶科。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已知菜粉蝶的寄主植物有9科35种,但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特别嗜好叶片较厚的甘蓝、花椰菜等。幼苗期为害可引起植株死亡。幼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又可引起软腐病的侵染和流行,严重影响观赏效果。形态特征成

3、虫体灰黑色,头、胸部有白色绒毛,前后翅都为粉白色,前翅顶角有1个三角形黑斑,中部有2个黑色圆斑。后翅前缘有1个黑斑。卵长瓶形,表面有规则的纵横隆起线,初产时为黄绿色,后变为淡黄色。幼虫全体青绿。蛹纺锤形,体背有3条纵脊,体色有青绿色和灰褐色等。菜粉蝶发生规律杭州8代,各地均以蛹在发生地附近的墙壁屋檐下或篱笆、树干、杂草残株等处越冬,一般选在背阳的一面。翌春4月初开始陆续羽化。卵散产,多产于叶背。菜青虫的发生有春、秋两个高峰。夏季由于高温干燥,菜青虫的发生也呈现一个低潮。已知天敌在70种以上。主要的寄生性天敌,卵期有广赤眼

4、蜂;幼虫期有微红绒茧蜂、菜粉蝶绒茧蜂(又名黄绒茧蜂)及颗粒体病毒等;蛹期有凤蝶金小蜂等。其它蝶类:柑桔凤蝶PapilioxuthusLinnaeus香蕉弄蝶ErionotatorusEvans茶褐樟蛱蝶CharoxesbernardusFabricius曲纹紫灰蝶Chiladespandava(Horsfield)综合治理办法1.加强检疫。加强对南方引进的铁树的检查,防治曲纹紫灰蝶的传入。2.人工防治。人工捕杀幼虫和越冬蛹,在养护管理中摘除有虫叶和蛹。成虫羽化期可用捕虫网捕捉成虫。3.生物防治。在幼虫期,喷施每毫升含孢子

5、100╳108以上的青虫菌粉或浓缩液400~600倍液,加0.1%茶饼粉效果以增加药效;或喷施每亳升含孢子100X108以上的Bt乳剂300~400倍液。收集患质型多角体病毒病的虫尸,经捣碎稀释后,进行喷雾,使其感染病毒病,也有良好效果。将捕捉到的老熟幼虫和蛹放入孔眼稍大的纱笼内,使寄生蜂羽化后飞出继续繁殖寄生,对害虫起克制作用。4.化学防治。可于低龄幼虫期喷1000倍的20%灭幼脲1号胶悬剂。如被害植物面积较大,虫口密度较高时,40%敌·马乳油或40%菊·杀乳油或80%敌敌畏或50%杀螟松或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

6、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二)刺蛾类代表种:黄刺蛾Cnidocampaflavescens(Walker)又称刺毛虫。为害石榴、月季、山楂、芍药、牡丹、红叶李、紫薇、梅花、腊梅、海仙花、桂花、大叶黄杨等观赏植物。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初龄幼虫只食叶肉,4龄后蚕食整叶,常将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效果。黄刺蛾黄刺蛾发生规律在浙江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5月下旬6月上旬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第1代幼虫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发生,第l代成虫

7、7月中下旬始见,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8月下旬开始老熟在枝干等处结茧越冬。7~8月间高温干旱,黄刺蛾发生严重。天敌有上海青蜂和黑小蜂。其它刺蛾:褐边绿刺蛾(青刺蛾)LatoiaconsociaWalker扁刺蛾Thoseasinensis(Walker)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Hampson)综合治理办法人工防治。秋冬季早春消灭过冬虫茧中幼虫。及时摘除虫叶,杀死刚孵化尚未分散的幼虫。生物防治。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蛾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或于较高龄幼虫期喷500~1000

8、倍的每毫升含孢子100亿以上的Bt乳剂等。化学防治。于低龄幼虫期喷洒10000倍的20%除虫脲(灭幼脲1号)悬浮剂,必要时在幼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三)袋蛾类代表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