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经典)

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经典)

ID:40062103

大小:571.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8

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经典)_第1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经典)_第2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经典)_第3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经典)_第4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经典)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经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中考必考知识点一、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支持者:秦孝公2、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3、意义: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二、孔子及其主要贡献1、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家:“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教育家: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孔子言论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三、历代帝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1、秦始皇巩

2、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b、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②经济上:a、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b、统一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④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结果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进步。⑤军事上:北御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南统越族开灵渠(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加强南北联系。2、汉武帝的大一统3、元、明、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四、张骞出使西域

3、1、中原与西域的关系:汉朝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a、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b、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C、丝绸之路的路线:五、隋朝大运河1、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⑴一个中心:洛阳;两端: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北向南分为四段:永

4、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六、科举制1、时间: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2、目的:巩固专制统治3、形式: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命名状元,扩大国学规模及录取人数。武则天开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考诗赋作用: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和文学的发展。4、八股

5、取士影响:6七、经济重心的南移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原因是:1、2、3、八、郑和下西洋1、1405年—1433年,明政府(明成祖)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条件:①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使用)②政治条件:政局稳定,政府支持③经济条件:明朝初期国力强盛。3、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

6、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50多年)。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九、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内容:(1)60年代口号:“自强”—发展军事工业(2)70年代口号:“求富”—发展民用工业;海军和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4、洋务运动破产标志: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5、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只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导致洋务运动失败十、国共十年对峙1南昌起义1.时间:1927、8、1;2、意义

7、: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2、革命摇篮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3遵义会议(1935,1)。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土地改革1、背景:①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为争取农村广大群众、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政策:1950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改革

8、后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4、意义:①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十二、三大改造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方式:对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3、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外交成就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