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的影像诊断

腹内疝的影像诊断

ID:40068726

大小:1.90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19

腹内疝的影像诊断_第1页
腹内疝的影像诊断_第2页
腹内疝的影像诊断_第3页
腹内疝的影像诊断_第4页
腹内疝的影像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内疝的影像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腹内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膜或肠系膜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裂隙离开原有位置而进入腹腔内的某一解剖间隙,其发病率低(约0.2%~0.9%),为小肠梗阻一少见病因(约5.8%)。然而,腹内疝易并发肠绞窄或缺血,致死率高(>75%),因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至关重要,但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且多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其术前诊断困难。近年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则为腹内疝的检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一、腹内疝的分型(一)根据发生位置Meyers提出的腹内疝传统分型已被广泛接受,包括十二指肠旁疝(53%)、盲肠周围疝(13%)、Winslow孔疝(8%)、经肠系膜疝

2、(8%)、乙状结肠周围疝(6%)、吻合口后方疝(5%)[1]。此外尚有较少见的经网膜疝及发生在盆腔的膀胱上疝、经子宫阔韧带疝、Douglas疝等。二)根据发生原因腹内疝又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1.先天性:是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管旋转或腹膜附着异常等先天性因素所致腹膜隐窝大而深,腹膜、网膜或肠系膜存在缺损,或Winslow孔过大,肠管可经此疝入。包括十二指肠旁疝、Winslow孔疝、部分乙状结肠周围疝、部分盲肠周围疝、部分经肠系膜疝等。2.后天性:是指后天因素如手术、外伤、炎症等所致腹膜或肠系膜的异常孔隙,肠管可经此疝入。包括部分经肠系膜疝、吻合口后疝、部分乙状结肠周

3、围疝和部分盲肠周围疝等。(三)根据疝的结构可按有无疝囊分为真疝和假疝。脏器疝至另一个腹膜囊隐窝,具有疝囊而称真疝。若网膜或肠系膜存在裂孔,或因手术、创伤等构成一异常孔隙,肠管因此疝入,不具有疝囊而称假疝。先天性腹内假疝指肠管经大网膜、肠系膜裂孔疝入的内疝,而后天性腹内疝均为假疝。二、不同类型腹内疝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一)十二指肠旁疝据文献报道,此型为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内疝的53%。与其他类型内疝不同,十二指肠旁疝的发生有性别倾向,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倍。包括左侧及右侧两种亚型,其中前者常见(约占3/4),二者临床表现相似,均为先天性疝,有疝囊,但胚胎学发育病理基础却

4、不同。1.左侧十二指肠旁疝:为小肠肠袢经Landzert’s陷窝向后下疝至十二指肠升段的左侧,可达左侧结肠系膜深面。Landzert’s陷窝位于十二指肠升段的左后方,前界为覆盖走行于陷窝左侧的肠系膜下静脉及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膜皱襞,认为其形成与发育中降结肠系膜的先天性缺损有关,可见于约2%的人群。临床上,病人常表现为慢性食后腹痛、恶心,症状可追溯至儿时。十二指肠旁疝易自行缓解,症状间断发作。在消化道造影检查中,表现为左上腹十二指肠升段左侧的小肠肠袢聚集成团,可致远端横结肠、十二指肠空肠曲向下移位,压迫胃后壁使其呈锯齿状。CT可更清楚显示疝入肠袢的位置,可位于Treitz

5、韧带左侧、胃与胰腺之间,或胰腺后方,或横结肠及左侧肾上腺之间,肠系膜血管的改变包括供应疝入肠段的肠系膜血管向疝口处拉伸、纠集、扩张充血,肠系膜下静脉及左结肠动脉升支位于疝囊颈前界并可向左侧移位。常并发肠梗阻,表现为肠管扩张,管腔内气液平面。应注意有无并发肠扭转及急性肠缺血,C形或U形肠管、鸟嘴征及漩涡征提示肠扭转,肠壁增厚、增强后无强化、肠系膜积液、肠壁积气提示肠缺血。罕见并发肠套叠,可见由软组织密度肠壁及低密度肠系膜脂肪、更低密度肠管内气体交替排列形成的靶环状肿块。由于此型疝具有较特异的发生部位及边界清晰的疝囊,较易诊断。左侧十二指肠旁疝示意图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左侧十二

6、指肠旁疝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可见“缆绳征”。即充血增粗的肠系膜血管呈缆绳状。2.右侧十二指肠旁疝为小肠肠袢经Waldeyer’s陷窝疝至十二指肠降段后下方,可达右侧结肠系膜深面。该陷窝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下方、肠系膜上动脉后方,为空肠系膜起始部的缺损,认为与胚胎发育中中肠旋转异常有关,见于小于1%的人群。临床表现与左侧十二指肠旁疝相似,可表现为慢性食后痛。消化道造影显示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后下方的由小肠肠管聚集而成的较大且固定的卵圆形团块。CT表现为右中腹部一簇小肠肠袢被膜性结构包绕所形成的团块,可见肠梗阻表现,血管的改变包括肠系膜血管充血,肠系膜上动、静脉的空肠

7、支环绕至主干的右后方,以供应疝入的空肠,还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右结肠静脉位于疝囊颈的前界,且受推压向前移位。由于此型疝与中肠旋转异常有关,还可发现其他发育异常如肠系膜上静脉位于腹侧或左侧,或无十二指肠水平段,从而有利于此型疝诊断。右侧十二指肠旁疝示意图右侧十二指肠旁疝右侧十二指肠旁疝右侧十二指肠旁疝右侧十二指肠旁疝(二)盲肠周围疝约占全部内疝的13%,可为先天性或后天性。盲肠周围的腹膜皱襞形成四个不同的隐窝,分别为位于升结肠内侧回肠上方的回盲上隐窝,回盲部下方的回盲下隐窝,盲肠后下方的盲肠后隐窝,以及位于盲肠外侧的结肠旁沟,肠管可向以上4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