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地差异及来源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地差异及来源

ID:40074211

大小:2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9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地差异及来源_第1页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地差异及来源_第2页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地差异及来源_第3页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地差异及来源_第4页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地差异及来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地差异及来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瞿少杰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伴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一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然而中西传统建筑在不同社会文化功能的影响和制约下,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尺度,即中国建筑的人的尺度和西方建筑的神的尺度。那么对于有着很大差异

2、的中西方传统建筑,他们又表现出怎样的美学差异呢?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差异所在1、建筑用材上的差异标准文案实用文档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

3、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虽然中西古代建筑都起源于木构,这已为大量的人类考古发现所证明。但是,中国(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建筑始终对土木情有独钟,传统建筑仍以木为材的梁架结构体系,沿用了原始的木构结构,并保持了长期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使得中国建筑把木材运用得得心应手,把木材的装饰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用土木谱写了一曲优美的乐章。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信念。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石头、混

4、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冷峻,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注重“线形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和节奏韵律,擅长以线造型,以线传情。中国传统建筑采取木质的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感染力。故中国传统建筑无论是单体建筑的外轮廓线,还是群体建筑的天际线,都与中国绘画重的勾、描有相同之处。2、建筑造型上的差异标准文案实用文档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可以说飞檐的设计是我国古典建筑中的璀璨明珠。不同的飞檐形式往往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阿房宫》赋里的“廊腰缦回,

5、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就是飞檐的真实再现。我国古典建筑的四大家——亭、台、楼、阁都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而西方建筑则一般是垂直发展,建得又高又大。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它们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横空出世的尖塔楼,孤傲独立的纪念柱处处可见。这些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

6、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3、表达的伦理意识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古典园林建筑,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着造园,因而中国的传统园林在实际意义上是文人园林,历来讲究“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标准文案实用文档在本体认识的差异上,重视整体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所以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和谐”之美为基调。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道自然。”这些老子的这种思想代表了古人的自然崇拜观念,却有着明显的人与自然和谐大同的意味,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传统建筑。尽管我国先秦时期的建筑也曾

7、有过高台榭、美宫室,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的阳刚之美,但随着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汉以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传统建筑这种展现对抗力度的阳刚之美逐步走向“和谐”与含蓄之美。以内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纡余委曲的建筑序列层次,婉转、舒缓的建筑节奏韵律和凝重、自然的建筑装饰设计,给人以亲切、温馨、安闲、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则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视自然为无生命的物质,在中世纪之前,基督教甚至是禁止游山玩水的,他们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险的一面,标准文案实用文档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