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诗论的总结

儒家诗论的总结

ID:40096399

大小:447.31 KB

页数:169页

时间:2019-07-21

儒家诗论的总结_第1页
儒家诗论的总结_第2页
儒家诗论的总结_第3页
儒家诗论的总结_第4页
儒家诗论的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诗论的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儒家诗论的总结《诗大序》是中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它系统总结了先秦儒家诗论的思想观点,对后代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诗大序》的作者归属《诗大序》的作者问题历来聚讼纷纭,自汉以来,关于“毛诗序”作者的说法有二十四种之多,被称为《诗经》研究史上“第一争诟之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实在汉魏六朝,这个问题远没有如此复杂。那时,关于“毛诗序”作者只有两种说法。三国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

2、授鲁王毛亨,亨作《诂训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以其所传,故名其诗曰《毛诗》。苌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阿武令解延年,延年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为新莽讲学大夫。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时九江谢曼卿亦善《毛诗》,乃为其训,东海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得风雅之旨,世祖以为议郎。郑玄在《毛诗南陔、白华、华黍序笺》中说:孔子论诗,《雅》、《颂》各得其所,时俱在耳。篇第当在于此,遭战国及秦之世而亡之。其义则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至毛公为《诂训传》,乃分众篇之义各置于其篇端云。……子夏序诗,篇义合编,

3、故诗虽亡而义犹在也。仔细比较两种说法,会发现它们并不矛盾:(1)孔子论诗、删诗,是儒家传授《诗》之始;(2)子夏序诗,《南陔》、《白华》、《华黍》篇义合编;(3)毛亨作《诂训传》,分众篇之义各置于其篇端;(4)卫宏作“毛诗序”,得风雅之旨。问题就出在人们对“子夏序诗”与“卫宏作序”的误解上,陆玑肯定了子夏序诗,又提出卫宏作序,他难道会在很短的一段话中就自相矛盾吗?其实,他所说“子夏序诗”与“卫宏作序”根本就是两码事。子夏序诗是“小序”,如《南陔》、《白华》、《华黍》等篇义;卫宏作序是“大序”,所谓“得风雅之旨”。只有“诗大序”大谈风雅

4、之旨,而“小序”哪一篇谈到过风雅之旨呢?二、《诗大序》的思想渊源孔子——子夏——荀子——毛亨——毛苌——卫宏(一)孔子论诗:孔子论诗内容见于《论语》。(二)子夏论诗:子夏论诗内容见于出土文献《孔子诗论》。(1)《诗论》的第一部分总论《诗》的特征。《诗论》云:“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2)《诗论》的主体部分论“风”、“雅”、“颂”的性质和作用。(三)荀子论诗、乐:(1)荀子论诗荀子论诗极力推崇圣王之道。荀子与《毛诗》关系密切。(2)荀子论乐荀子论乐,集中表现在《乐论》中。他提出音乐—人心—治道的理论模式,认为音乐可以感化人心,

5、从而影响社会风尚,决定政治的治乱。首先,音乐是感情的需要,具有陶冶心灵的作用。《乐论》云:“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其次,音乐要加以引导,即以道制欲。《乐论》云:“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再次,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乐论》云:“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第四,音乐要有中和之美。《乐论》云:“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故乐者

6、,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四)毛亨作《诂训传》:毛亨是毛诗学的开创者,其学自称传自子夏。《毛诗诂训传》对《诗经》的流传起了重要的作用。其论诗强调“美刺”对后世影响很大。(五)毛苌编纂《乐记》:关于《乐记》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是郭沫若认为是战国公孙尼子所作,二是蔡仲德认为是西汉刘德及手下儒生所撰。《汉书·艺文志》明确记载:“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毛生是在河间献王刘德那里做幕僚的毛苌)(1)音乐的本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7、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2)音乐体现政治“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3)音乐的社会功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六)卫宏作《诗大序》:三、《诗大序》的文学思想(一)诗歌言志抒情相统一:在心为志-情动于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8、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二)诗歌反映政治状况:风雅正变“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