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哲学》ppt课件

《学习中医哲学》ppt课件

ID:40109606

大小:1.01 MB

页数:124页

时间:2019-07-21

《学习中医哲学》ppt课件_第1页
《学习中医哲学》ppt课件_第2页
《学习中医哲学》ppt课件_第3页
《学习中医哲学》ppt课件_第4页
《学习中医哲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中医哲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2.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4.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学时】4学时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古代哲学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可以说,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处处闪烁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智慧的光芒。中医学在探索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时,把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和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中国古

2、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归纳健康和疾病的某些规律和机理,并用于疾病的诊治实践。使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发展变化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并用以阐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古代哲学

3、。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既可代表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如:男与女,天与地,明与暗,冷与暖等。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内与外,上与下,向阳与背阳等。阴阳,首先见于《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说明阴阳二气互相结合交感,而产生万物。《说文解字》:“阴,暗也;阳,明也。”阴阳最初的概念非常朴素,指“日光向背”而言。即向

4、阳的一面属阳,背阳的一而属阴。后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一切事物都具有正反方面,两者对立而又统一,相反相成。如:动与静,白天与黑夜,上与下,水与火,寒与热,强与弱,大与小,等等。于是以阴和阳分别加以概括,逐渐上升为理论,形成阴阳学说。(二)阴阴属性归类的原则和特点:1、归类原则:水、火为阴阳之征兆。水与火是表现阴阳属性和特点最形象的物质,故为阴阳之征兆。火…性温热而炎上…属阳水…性寒冷而趋下…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根据水火的属性特点,区分万事万物

5、的阴阴属性。阳阴明亮的晦暗的温热的寒冷的活动的静止的积极的消极的兴奋的抑制的功能的物质的上升的下降的方位时间温度亮度重量运动状态人体阳上天左春夏白昼温热明亮轻运动上升兴奋物质气阴下地右秋冬黑夜寒冷晦暗重静止下降抑制功能血2、归类特点: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①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②事物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中可再分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平旦上午——阳中之阳。如白昼——属阳日中下午——阳中之阴。日西合夜上半夜—阴中之阴夜晚——属阴鸡鸣下半夜—阴中之阳平旦阴阳属性

6、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可转化为阳,阳可转化为阴。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不断相互转化。自然界:从冬春夏阳气阴气“冬至一阳生”(寒温热)从夏秋冬阴气阳气“夏至一阴生”(热凉寒)人体生命活动:功能活动的产生,消耗营养物质即“阳长阴消”营养物质的化生,依赖功能活动即“阴长阳消”二、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1、涵义: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2、表现:(1)相互对立:阴

7、阳属性相反(2)相互制约: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以取得事物的相对平衡。如:自然界冬至立春,阳气制约阴气,气候由寒温夏至立秋,阴气制约阳气,气候由热凉阴阳的对立制约的结果是造成对方的削弱。如:温热驱散寒冷,用温热药治疗寒证。寒冷降低高温,用寒凉药治疗热证。3、对立制约的形式:阴阳相互消长。通过阴阳相互消长,实现阴阳相互制约,没有消长,就没有制约,这是实现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二)阴阳互根互用:1、涵义:阴阳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

8、存在。互根:互相依存。互用:互相促进。2、表现:阳依存于阴:阳根于阴。相互依存阴依存于阳:阴根于阳。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独阳不长”。相互为用阳为阴之用:“无阳则阴无以生”,“孤阴不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静而居于内,是因为阳气镇守;阳动而居于外,发挥正常的功能,是因作为物质基础的阴的役使。这是阴阳互根互用的高度概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