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与CAD实习实验报告模板

工程制图与CAD实习实验报告模板

ID:40114785

大小:2.23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21

工程制图与CAD实习实验报告模板_第1页
工程制图与CAD实习实验报告模板_第2页
工程制图与CAD实习实验报告模板_第3页
工程制图与CAD实习实验报告模板_第4页
工程制图与CAD实习实验报告模板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制图与CAD实习实验报告模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程制图与CAD实习报告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班级:化工0801学号:2008010719姓名:李天宇指导老师:张平4实验一:AutoCAD的基本操作指导教师实验时间:2011年3月10日学院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室一、实验题目:AutoCAD的基本操作二、实验目的:1、了解AutoCAD基本概念2、学习AutoCAD2008的基本操作三、实验主要步骤及结果:1、几何图形绘制(1)启动AutoCAD用下拉菜单“格式”→“单位”或命令行输入:UNITS↙,查看和设置绘图单位、精度(建议使用缺省值)及角度(建议使用缺省值)。(2)设置图幅(选A3图幅)。

2、(3)用绘图工具栏的直线命令绘制,绘图时确定点的方式:用鼠标导向“直接距离”方式画各水平、垂直线(打开极轴);用“相对坐标”方式画斜线。(4)将绘制的图形存盘,在后面标注尺寸时使用。42、图框设置与绘制(1)用“图形单位”对话框确定绘图单位(建议使用缺省值)。(2)用“LIMITS”(图限)命令选A3图幅(长420mm,宽297mm)。(3)打开正交、栅格及栅格捕捉。(4)建图层、设线型、线宽及颜色。粗实线白色(或黑色)实线(CONTINUOUS)0.7mm细实线白色(或黑色)实线(CONTINUOUS)0.35mm4点画线红色点画线(CENTER)

3、0.35mm虚线蓝色虚线(HIDDENX2)0.35mm尺寸白色(或黑色)实线(CONTINUOUS)0.35mm(5)用绘图工具栏的直线命令图标按钮绘制边框,在粗实线层上画图框线,在细实线层上画图幅线。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对CAD绘图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CAD中基本绘图操作4以下书写实验的有关格式,仅作参考:4实验一:熟悉CAD软件指导教师张平实验时间:2011年3月10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工工艺班级0801学号2008010719姓名搞形式实验室机房-A1一、实验题目:熟悉CAD软件二、实验目的:1.掌握进入和退出AutoCAD的基

4、本方法,熟悉用户界面。2.学习新建图形、绘制简单图形的操作,掌握坐标及数据的输入方法,绘出下面所示图形。3.掌握打开工具栏的方法,打开“对象捕捉”工具栏,同时学会利用栅格绘制图形。4.掌握图形文件存盘和打开的方法。三、实验内容:1、设置正交极轴单击正交按钮,使状态栏中的按钮,使其呈下凹状态即启动了正交功能。另外按F8键或者在命令中输入prtho命令也可启动或者关闭正交功能。启用正交功能后,十字光标将在水品或者垂直方向上启动,所绘直线平行于X轴或Y轴,该功能常常用来绘制水平或者垂直的直线。创建或者修改对象时,可以是哟哦那个“极轴追踪”来显示由制定的极轴

5、角度所定义的临时对其路径。单击状态中的按钮,该按钮呈凹下状态时,就启动了极轴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草图设置”对话框来设置极轴追踪的角度和其他参数。2、设置对象捕捉、对象追踪。单击状态栏中的按钮,该按钮呈凹下状态下即启用了对象捕捉功能,按F3也可以启用或者关闭对象捕捉功能。启动了对象捕捉功能后,将鼠标光标移动到某个特殊的点上,系统就会自动捕捉该点进行精确绘图。通过对象捕捉功能可以捕捉端点、中点、圆心、节点、焦点等对象点。用户设置系统自动捕捉的点对象。单击状态栏中的按钮,该按钮呈凹下状态时即启动了对象追踪功能。按F11键和在“对象捕捉”对话框中选中对象追

6、踪功能中复选框也可以启动对象追踪功能。对象追踪是根据捕捉点沿正方向或极轴方向进行追踪,该功能可理解为对象捕捉和极轴追踪的联合应用。若取消功能,只要单击状态栏中的向阳功能使其突出即可。33、控制对象线宽的显示状态单击状态栏中的按钮,当该按钮呈下凹状态是,此时绘图区中所有的图形均以实际设定的线宽显示。4、设置绘图单位在模型空间理一定要按1比1来画图,但要正确选择尺寸单位。如果是进行机械设计,该单位应该选用毫米。如果是进行建筑设计,该单位应该选用米。如果是华城市规划图,单位应该选用百米或者千米。操作菜单“格式”5、设置绘图界限limits五、操作练习3心得

7、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对CAD绘图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CAD中基本绘图操作,学会了状态栏的设置、图形界限的设置,和绘图单位的设置。3实习小结经过20节课的上机,你学到了什么,可以总结性的说说,自己小结一下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