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

ID:40116116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21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_第1页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_第2页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_第3页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一)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类型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必须是针对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借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借事抒情、借景抒情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二)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

2、实相生)手法等。1、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欲扬先抑是指作者故意先贬抑后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是上下文行程对比,收到出人意

3、料的表达效果。4、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是指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是指对所描写的对象既可以实写又可以借助合理的想象进行虚写,这样既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7、动静相衬包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4、8、以小见大是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①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彼此有关联)。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4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11、

5、渲染与烘托区别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

6、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三)常见的十种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即拟人,或把人当成物来写即拟物,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3、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7、用法: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6、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

8、思想活动。7、反问——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8、对比——4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作用: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类型:可以是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9、通感——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