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异同

比较分析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异同

ID:40117086

大小:22.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21

比较分析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异同_第1页
比较分析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异同_第2页
比较分析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异同_第3页
资源描述:

《比较分析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比较分析“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异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早已经走入了课堂。对语文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改革了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电化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电化技术,以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参加教学活动,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增强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电化技术的一点做法与体会,

2、和各位共同分享:一、电化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呈现内容 利用电教手段通过声像并茂的图画、语言、文字图像来呈现教学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受教学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与电化手段的交互效率,扩大了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2、创设情景 利用电化手段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多采、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近乎身临其境的感性替代经验,它有助于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同时通过大量的古今中外各方面的背景形

3、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强烈的求知欲。3、因材施教 利用电化技术,根据教学信息编制课件,设计在不同情况下与学生对话的材料,同时考虑适时的教学目标、进度,使电化技术模拟为一个辅导教师,通过人机交互会语来交流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体现人格化教学的思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创造环境。4、练习设计 关注电化技术应用于练习设计,充分发挥其个别化、即时反馈、形式多样等特点。其练习效果非传统练习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寓教于乐,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

4、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在练习中编答各种题型的习题时,具有重复练习的功效。5、交流合作 电化教育的交互性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可促进教学活动中诸多因素的互动,它包含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现代电化技术的运用为“研究性”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课件的制作、问题探究离不开交流与讨论,合作学习成为有效途径,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电化技术运用与准确选择课件相结合 课件作为电化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要载体,应服务于教

5、学目标,而非形式。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些课件使用值得斟酌。例如:一位教师为让学生理解课文词语意义,将文中重要词语释义制成课件让学生观看记忆,而事实上完全可以由学生动手查阅,计算机代替学生简单的查阅过程,使学生丧失了一次真正的知识积累过程。2、电化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现代电化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它与传统的课堂手段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传统的教学手段经长期发展、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的教学功能,两者互不排斥,切不可把传统的教学手段视为落后,完全抛弃,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使他

6、们互相补充,互相作用,灵活应用,相得益彰。 3、电化技术的运用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 现代电化技术引入语文课堂之后,电教手段的应用不应排斥教师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有了电教手段就好,教师还需解决“如何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如何与学生互动、及时交流,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活泼课堂气氛”等等问题。只有让电化技术的应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教育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才是电化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所在。4、电化技术运用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 语文学习是以学生个

7、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在应用电化技术参与教学时,不应盲目追求大容量、高密度,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思考,不应忽视口头表达、书面训练,不能由“人罐”改成“机灌”,走着披着电化技术外衣的“满堂灌”的老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