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

《抗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

ID:40125527

大小:485.55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7-22

《抗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_第1页
《抗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_第2页
《抗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_第3页
《抗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_第4页
《抗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新策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连豫苞抗生素的发现——震惊一时的辉煌1935年:染料百浪多息—磺胺类药(德国)面世多马克—1939年的诺贝尔奖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因为发现青霉素及其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功效,而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殊荣1952年—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诺贝尔奖目前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适应证掌握过宽使用频率过高抗感染药物更换过频繁,或疗程过长联合应用过多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过多,不少病例缺乏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的指征。病原学检查过少,经验性应用抗感染药

2、物过多。优化抗菌治疗指对于有应用抗菌素指征细菌感染患者:优选抗菌药物,根据病情分层,结合当地细菌药敏资料。并给予最佳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给药时间和疗程,以最大限度地杀灭致病菌,获取最好的疗效,并尽可能地避免和防止耐药菌,节约医疗费用。优化抗菌治疗的内容尽可能获取致病菌的信息。尽早给予合理的初始经验治疗。根据PK/PD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种类和给药方法在疗效相似的情况下首先选择安全性好,附加损害小、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药物。重视全身治疗,感染部位引流和非抗菌药物治疗。几种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方法和策略联合

3、治疗序贯疗法和替代疗法降阶梯治疗短程疗法干预治疗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的目的:增强抗感染的作用和(或)扩大抗菌谱。无关累加协同拮抗抗生素药物分类(按功能)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慢速抑菌剂青霉素类,头孢氨基糖四环素类,如磺胺药菌素类,-内酰甙类,氯霉素,类,环丝胺酶抑制剂,单多粘菌大环内酯氨酸等环类,头霉素类素类类,林可衍生物,青酶烯霉素类等类,头孢烯类,磷霉素,多肽类协同或累加繁殖期杀菌剂和静止期杀菌剂快效抑菌剂和静止期杀菌剂快效抑菌剂和慢效抑菌剂繁殖期杀菌剂和慢效抑菌剂拮抗快效抑菌剂和繁殖期杀

4、菌剂联用可能会降低繁殖期杀菌剂的抗菌作用。一些作用机制与作用方式相同的抗感染药物之间联合应用,可能增加毒性或出现拮抗现象。抗生素药物作用部位及机制作用部位机制抗菌药物主要靶位细胞壁阻断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转肽酶转肽酶核糖体阻止核糖体蛋白合成糖肽类磷霉素类环丝氨酸杆菌肽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乙酰-D-丙氨酰-丙氨酸多聚酶丙酮酸UDP-NAG转移酶丙氨酸消旋酶/合成酶异丙基磷酸酶肽链转移酶转位酶肽链转移酶伸长因子G核糖体亚基A位核酸阻断DNA,RNA合成喹诺酮类利福霉素类呋喃

5、类初始合成阶段和转运过程DNA旋转酶RNA聚合酶DNA支架结构细胞膜叶酸合成影响细胞浆膜通透性影响叶酸代谢多粘菌素磺胺类甲氧苄胺嘧啶DNA支架结构磷脂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协同作用同类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的是: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美西林与其它青霉素类协同作用产生的机制1两者的作用机制相同,但不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环节。磺胺药与TMP美西林与其它青霉素类协同作用产生的机制2抗感染药物与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泰能。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协同作用产生的机制3作用机制不同:β-内酰胺类

6、抗菌药物和氨基糖甙类。两性霉素B和5-FC协同作用产生的机制4抑制不同的耐药菌群,减少耐药菌发生的概率抗结核药的组合联合疗法的指征病原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感染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单一抗感染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单一抗感染药物易产生耐药菌珠的感染为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其它情况:可能有效的抗感染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草绿色链球菌: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肠球菌属: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布鲁菌属:四环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或利福平;铜绿假单孢菌:氨基糖苷类+头孢他定或哌拉

7、西林;舒普深;头孢他定+氟喹诺酮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庆大霉素+利福平;利福平+万古霉素;序贯疗法和替代疗法序贯疗法:对因急性或中重度感染而住院的病人,短期静脉注射抗感染药物,等到临床症状或体征有明显改善时,及时改为同一种抗感染药物的口服治疗。可用于序贯疗法的抗感染药物必须是同一种药物有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剂型。替代疗法静注口服头孢噻肟头孢呋辛酯头孢噻肟头孢克肟舒他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氨苄降阶梯治疗目的:降低严重感染引起的死亡率,减少耐药菌产生。适应对象: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患者。适应证:严

8、重的CAP、HAP、VAP、菌血症、脑膜炎等。降阶梯治疗的理论基础经验性选用广谱抗菌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原,对于危重感染疾病患者是最好的治疗。如果起始治疗不足,以后再调整,对预后帮助不大。降阶梯治疗的策略第一阶段:尽快使用对G+和G-都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第二阶段:一旦得到最初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可根据患者对第一阶段的治疗反应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改用窄谱的抗生素。短程疗法定义:是在不降低临床和细菌学疗效的前提下,尽量给予较短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