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ID:40128894

大小:3.64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22

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1页
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2页
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3页
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4页
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遂罢兵。——清·赵翼陈桥驿遗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明·敖英赵匡胤一、宋朝的建立963年灭960年建立965年灭971年灭975年灭963年灭978年献土978年献土979年灭979年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辽时期全图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

2、复言,吾已喻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宋朝的“防弊”之制——文官体制收其精兵——内重外轻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收其精兵——以文制武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武将殿前都指挥使司三衙枢密副使文臣枢密使枢密院范祖禹:“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范太史集》卷二六《论曹诵札子》北宋初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963年,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永济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

3、城外迎接,但周渭却趾高气扬,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见此情景,平日专横跋扈的符彦卿心中极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稍夺其权——重文轻武1、通过科举制度,提拔大量文人担任官职。“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神童诗》北宋汪洙2、中央政府要员由文人担任,形成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参知政事军事——枢密使3、官、职、差遣分离制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史·职官志(总序)》“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樊树志《国史概要》考试制度和规则变化:1、分三级:解试、省试、殿试2、弥封、誊录制度,保证公平公正三、文官体制的保障——

4、科举制的完善“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朱胜非引“前辈诗”考试内容的变化:1、宋初进士考试:承唐以诗赋取人2、宋中期以后,废除帖经,增考策论(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作用:1、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2、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传播宋真宗时,文武百官9700人,宋仁宗时增至17000人,宋英宗时增至24000人,这还不包括正官之外等候差遣空缺的候补官僚,如果把他们也统计在内,那么数量将猛增数倍。——《国史概要》樊树志“一位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袭紫成林”。——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文官体制的影响文官体制的影响历代科举取士数额略计年数榜数取士总数年均

5、取士唐290266660323(进士)宋320130正奏名60000+340(进士、诸科)特奏名50000元98161139(左右榜)12(进士)明277932462489(进士)清26811426888100(进士)《宝祐四年登科录》:是科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北宋武臣石像北宋文臣石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