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句

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句

ID:40135390

大小:672.81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7-22

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句_第1页
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句_第2页
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句_第3页
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句_第4页
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句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叙述句双宾语句双宾语句学习重点概念:双宾语、双宾语的名称、双宾语句双宾语的动词具有的特点:取予、问告、称谓意义的动词带双宾语动词“为”带双宾语准确翻译双宾语句什么是双宾语?汉语的动宾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最常见的单宾结构,也就是狭义的动宾结构;另一种是双宾结构,又称为双宾语。所谓双宾语,就是一个谓语动词带了两个宾语,第一个宾语称为间接宾语,又称近宾语,表动作行为的关涉对象,一般指人。第二个宾语称为直接宾语,又称远宾语,表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一般指物。其结构形式为“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相

2、同点:双宾结构是古今共有的句法结构;古今汉语里,含有取予义或问告义的动词都能带双宾语。不同点:古代汉语中,动词“为”也常常带双宾语。古代汉语的双宾结构在结构形式和语义关系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古今双宾语结构的异同(一)取予、问告、称谓意义的动词带双宾语一般说来,古代汉语双宾语常见的形式是:“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①公赐之食。(《左传·隐公元年》)②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这也是汉语双宾结构的典型形式。古代汉语双宾语特有的两种结构形式:①又献

3、玉斗范增。(《汉书·高帝纪》)②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史记·廉蔺列传》)③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史记·周本纪》)①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诗经·小雅·小旻》)②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吕氏春秋·权勋》)③寡人将谁属国?(《吕氏春秋·贵公》)1.间接宾语提到动词前2.间接宾语移到直接宾语后(二)动词“为”带双宾语结构形式:为+之+直接宾语不如早为之所。重为之礼而归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给+“之”+动词+直接宾语“为之所”

4、即“给他安排地方”。“为之礼”即“给他举行仪式”。“为之辞”即“给这种做法寻找借口”。“为之驾”即“给他准备车驾”。“为之小”即“给诸侯作小司仪”.“为之大”即“给诸侯作大司仪”。比较句中“为之”的用法: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2.吾不忍为之民。双宾语句讲授结束再见!宾语前置句本节重点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代词“是”、“之”复指的宾语前置无形式标志宾语前置(代词“是”作宾语前置)(介词的宾语前置)谓语前置感叹句中的谓语前置疑问句中的谓语前置什么是语序?句子成分前

5、后的次序称为语序。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的主要手段。汉语句子的各种成分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次序,从古到今,变化比较小。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或介词)在宾语之前,修饰语(定语、状语)在被修饰语(中心语)之前,补语在中心语之后,古今都是一致的。但古汉语中也有少数特殊语序,下面将就这些特殊语序进行重点讲述。一宾语前置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一般的语序,在总体上古今是一致的。在古汉语里,由于需要加以强调或由于习惯,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就是所谓

6、的宾语前置。疑问句和疑问词(参见王力教材p271)链接否定句和否定词(参见王力教材p262)(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疑问句,如果是“谁”、“孰”、“何”、“胡”、“奚”、“曷”、“安”、“恶”、“焉”等疑问代词作宾语,大都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例如:①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②沛公安在?(同上)③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④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⑤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疑问代词单独作宾语才能前

7、置,如果宾语是名词或以疑问代词作定语的名词性词组,则一般不能前置。思考:①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②帝曰:欲于何所王之?”王夫人曰:“愿置之洛阳。”《史记·三王世家》)③姜氏何厌之有?在上古汉语里,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是比较严格的,有人视为一种语法规则,尽管有例外,但极少。(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第一,由副词“不”、“无(毋)”、“未”或者无定代词“莫”等构成的否定句。第二,宾语必须是代词。①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③保民而王,莫

8、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④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现象远没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严格。例如:①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②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这说明,从先秦时代起,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就已经开始从前置向后置发展了。到了汉代,这类句子中的代词宾语大都置于动词之后,而魏晋以后,口语性较强的著作中则绝大多数都移至动词之后了。(三)用“之”、“是”、“实”复指的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