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ID:40136395

大小:242.3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22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_第1页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_第2页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_第3页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_第4页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人的姓氏 与名、字、号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赋予它某些规定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成一种姓氏制度。西方国家的姓氏多带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这里所讲中国的姓氏制度,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所采取的姓氏制度。有如下特点:(一)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历史渊源非常久远。(二)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如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

2、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作为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据《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反映了母系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舜姚姓,大禹姒姓等。“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于是由这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

3、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母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保留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左传》记载,诸侯以字作为谥(shi)号,他的后人就用他的谥号作氏.“氏”的产生世代为官而且有功绩,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氏;有封邑的就以邑号作氏。可见,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是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

4、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公孙鞅”,也可称“卫鞅”,后来他被封于商,故而又称“商鞅”。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实现严格的“同姓不婚”制,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姬等。姓氏的发展举例:孟姜女人们说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名姜女,而是姜姓长女的意。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周幽王的宠妃褒姒,本人姓姒,来自褒国;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比如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国,她可以叫“齐姜”,也可以叫“

5、卫姜”。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姚、姒、嬴等。(二)以国邑为氏。如韩、赵、魏等,都是战国时代国家名,后来都成为氏。(三)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史、理、钱、宗、帅等。(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如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这类姓有牛、关、柯、丰、廖等。(五)以排行次第为氏。如孟、仲、叔、季等。姓氏的主要来源(六)以爵号、谥号为氏。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谥号如文、武、穆、简等。(七)以

6、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住的地方为氏。如住在柳下的人以柳为氏,如柳下惠,其他还有西门、东郭、南宫、东方等。(八)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卜、陶、巫等。(九)以事为氏。如林氏,其祖为比干,比干被杀,其妻有孕,逃往林中,产下一子。周代寻封比干之后,以此事赐以林姓。(十)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姬姓改为周(十一)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如宇文、尉迟、长孙、贺兰等。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姓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不但标志一个人的血统,而且标志一个人的门第和地位。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东汉时

7、,除皇族刘姓外、大姓为外戚樊、郭、阴、马四姓。东晋南朝时,王谢二家,门第极高,权势极大,先后出来许多名人,如王敦、王导兄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谢安、谢玄叔侄,谢灵运、谢朓两大诗人。史载,南朝侯景依仗朝中地位,想与王、谢结亲,梁武帝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人诗句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古代的望族和大姓唐朝,虽把李姓列为第一,但郑、崔、卢、王仍有很高地位。现在人们见面问“您贵姓?”,实质上是从封建社会姓氏有贵贱的情况演化过来的。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意识”。“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

8、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如张姓以南阳为郡望,王姓以太原为郡望,周姓以汝南为郡望。随着社会进步,郡望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