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

ID:40143049

大小:190.5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7-2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_第1页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_第2页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_第3页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_第4页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第一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有关概念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定义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即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被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的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有关概念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与工伤事故的异同工伤事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工伤的三要素:劳动者(职工)生产时间与生产有关工伤事故仅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中的一大部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有关概

2、念3.伤亡事故的特性因果性偶然性潜伏性可预防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有关概念4.造成事故产生的四个方面因素人的错误行为——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为主不安全的物——设备、设施、工具等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要求危险的环境——场地、物理、化学环境因素,危及人身安全管理的缺陷——安全管理的不到位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有关概念5.事故的危害性(1)给国家和集体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2)给受害者的个人及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侵害(3)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有关概念6.对伤亡事故管理的重要性事故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通过

3、对本地区、本企业的一系列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处理、统计工作,弄清所有事故的事实,确定事故的性质,对各事故的原因责任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规律,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事故重复发生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有关概念6.对伤亡事故管理的重要性(2)作为验证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安全技术标准,以及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否合理的依据(3)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和企业领导的一个重要依据企业伤亡事故的有关概念7.查处伤亡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3)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4

4、)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有关概念8.伤亡事故的种类非责任事故(1)按责任划分:责任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有关概念8.事故种类的划分轻伤事故按伤害程度重伤事故死亡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2)责任事故按事故严重死亡事故(1~2人/宗)程度分重大死亡事故(3~9人/宗)特大死亡事故(≥10人/宗)按事故类型分:物体打击等19类(P204)第二节现行有关查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主要法规1.法律《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现行有关查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主要法规2.国务院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

5、规定》(国务院75号令)(2)《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34号令)(3)《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国务院302号令)(4)《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监局1号令)现行有关查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主要法规3.国家标准(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现行有关查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主要法规4.地方法规(1)《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广州市安全生产监察条例》现行有关

6、查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主要法规5.地方行政规章及规范文件(1)《广东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2)《广州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规定》第三节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国务院75号令《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广州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规定》的规定,发生伤亡事故的地方及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及时、如实的向有关部门报告。瞒报、缓报伤亡事故属违法行为,若情节或后果严重者,单位负责人必将被追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1.伤亡事故报告的时限与渠道(1)轻伤事故:发生后马上向车间主任(工段长、项目经理)报告;并在当天下班前报企业负责

7、人和安技部门(2)重伤事故:24小时内逐级报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主管部门(3)死亡事故:4小时内报至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和主管部门1.伤亡事故报告的时限与渠道(4)重大死亡事故:2小时内报至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监察部门和主管部门(5)特大死亡事故:立即、马上向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监察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2.报警电话:市安监局;市政府总值班室;1103.报告中的注意事项(1)只要在企业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所有伤亡事故,企业应先行报告(2)在企业内发生的伤亡事故,不管属何种类型(因工与非因工等),也应报告4.报告的内容(1)

8、事发单位名称、地点、时间以及联系人、联系电话(2)事故的简要经过(3)伤亡及损失情况(4)初步原因(5)为防止事态扩大拟采取的措施(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