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培训-大学、中庸

国学培训-大学、中庸

ID:40147734

大小:721.0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7-23

国学培训-大学、中庸_第1页
国学培训-大学、中庸_第2页
国学培训-大学、中庸_第3页
国学培训-大学、中庸_第4页
国学培训-大学、中庸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培训-大学、中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学经典之《中庸》1《中庸》演讲提纲一、《中庸》简介二、《中庸》主要内容三、《中庸》部分章节欣赏四、参考文献2《中庸》简介《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由朱熹使之单独成篇。全书3500字左右,共33章。据说是子思所作。子思(前483-前402),姓孔,名伋,字子思,孔子的孙子,其父亲是孔鲤,鲁缪公的老师,后代尊称“述圣”。3《中庸》主要内容全书成书的基本原则。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主要内容分述如下:1、命性道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4命---性---道---教。性自命出,命由天

2、降。上天把天理赋予人形成品德就是“性”,遵循本性自然发展的原则而行动就是“道”,圣人把道加以修明并推广于民众就是“教”。《中庸》主要内容52、“中和”“中庸”的理念贯彻始终。“和”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和实生物、和为贵、地利不如人和、和而不同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话语。有物斯有象,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则有仇,仇必和而解。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庸》主要内容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见,“中和”是一种能力,正确的时机,恰当的方法是“中和”,是哲学上讲的那个最合适的“度”。后世的《中庸》实际上

3、是“中行”“中和”的集成,而与《论语》中的“中庸”的意思还是有很大出入的。今天,我们先认识一下来源,但依然延用《中庸》这个称谓。《中庸》主要内容7中庸是一种品德,而不是一种方法;其次,对象是“民”,而不是“人”。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说文》:民,众萌也;《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亚里士多德也在其《伦理学》中强调过相类似的理念。他曾说:“中庸之德,就是不过多,也不过少,不趋于两极端的”。他的话语如下:《中庸》主要内容8过度和不及都是恶,中道才是德性。在卤莽和怯懦之间是勇敢,在放纵和拘谨之间是节制,

4、在吝啬和挥霍之间是慷慨,在矫情和好名之间是淡泊,在暴躁和蔫弱之间是温和。在吹牛和自贬之间是真诚,在虚荣和自卑之间是自重,在奉承和慢待之间是好客,在谄媚和傲慢之间是友谊,在羞怯和无耻之间是谦和,在嫉妒和乐祸之间是义愤,在戏谑和木讷之间是机智。《中庸》主要内容93、“诚”字贯穿《中庸》全文。《大学》中的诚意是只说人道,而《中庸》中的诚,不仅仅说的是人道,更多的是关注天道。诚贯穿《中庸》全部,《中庸》贯穿中国人心全部。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大意是说:诚贯穿在万物的始终,没有诚也就没有万物,因此,君子以诚为贵。《中庸》主要内容10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

5、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大意是说: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世就合理,不必思索言语行动就得当。从容不迫的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要坚定不渝地实现它才行。《中庸》主要内容11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大意是说:由内心真诚达到明晓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晓道理达到内心真诚,这叫做教化。内心真诚就会明晓事理,明晓事理就会内心真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

6、天地参矣。《中庸》主要内容12大意是说: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天赋的本性;能充分发挥天赋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天下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天下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能赞助天地养育万物;能赞助天地养育万物,就能与天地并立为三了。《中庸》主要内容13诚就是面对自己的不逃避,不躲闪。诚就是面对事情的勇于担当,无愧于心。诚要靠各种形式的表达。王阳明的良知体会,诚既是良知的展现。诚是由内而外,信有外而内。《中庸》主要内容14诚信相互交融,是谓成人。不信任别人,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信仰是诚信的绝对状态和最后保障。信用、信任、信仰,搞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7、。《中庸》主要内容15《中庸》部分章节欣赏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大意是:孔子说:“君子奉行中庸,小人违反中庸。君子奉行中庸,所以君子就时时符合常理;小人违反中庸,所以小人就肆无忌惮。”16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大意是:孔子说:“有的人,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安定,爵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