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

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

ID:40154065

大小:315.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7-23

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_第1页
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_第2页
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_第3页
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_第4页
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_第5页
资源描述:

《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意识流”一词是小说家亨利·詹姆士的兄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者借用该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代表作家除弗吉尼亚·伍尔夫外,还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多罗西·理查逊等。意识流小说是唯我论在文学上的体现,其哲学信条是除了自我存在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虚的。这一信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像的途径,借助这一途径,我们可以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哪怕是虚构的),以此摆脱以往那令人心虚的假设。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普鲁斯特,法

2、国意识流小说的先驱。自幼患有哮喘病,1906年后只能闭门写作。其成名作《寻找失去的时间》(传统译法《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出版于1922年的《尤利西斯》则成为英语意识流文学的奠基之作。书名《尤利西斯》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拉丁名。 《尤利西斯》最大的成就是在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全面推进和高度发展。乔伊斯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颠峰。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书名取自莎士比

3、亚名剧《麦克白》的著名台词。福克纳并不是纯粹的意识流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创作仍隶属于现实主义范畴。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其父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她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1941年3月28日,这位年届59岁,拥有高贵典雅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英国罗德梅尔附近萨塞克斯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慢慢地沉人了水的深处,沉入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她活着时,为世人

4、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她就是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1弗吉尼亚·伍尔芙其代表作品包括《达洛维夫人》、《海浪》和《到灯塔去》。 伍尔芙与其它男性意识流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但其小说内容的晦涩难懂却和其它意识流作家的作品别无二致。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有哪些不同? (1)记录意识流程,取消故事情节。 (2)直面心灵世界,淡化人物形象。 (3)注重心理描写,忽

5、视客观环境描写。应该注意,传统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手法并等于意识流手法。就反映人物的心理这一点说,两者是相同的;但在反映的形式上,两者的差别很大。传统小说的心理描写,只是表现作品内容的一个环节,意识流手法则把意识的流动视为作品内容的主体。一般的心理描写是为了说明、推进故事和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意识流手法则把表现人物的意识作为目的。心理描写是从人物意识的实际中抽取一点,并且它往往是理智的意识,意识流手法则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全部实际,其中有理智的,也有非理智的潜意识、下意识和幻觉等。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这篇小说的独特

6、结构形式。正如“意识流”这个概念的发明者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河’或‘流’乃是最足以逼真地描述它(指意识)的比喻。”探究学习:体会作者笔下意识流动中产生的一个一个幻象(用诗的术语称之为“意象”也未尝不可),请分析它们究竟是作者信马由缰、不着边际、东鳞西爪的产物,还是有着特定的思维指向和清醒的选择,是作者表达思想的载体。威廉·詹姆斯说:“意识始终是对于它的对象的一部分,比另一部分更感兴趣,并且在思想进行的全部时间,都在欢迎这个,拒绝那个,换言之,都在选择。”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7、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条古时水,向我手中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刘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听颖师弹琴》 韩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若问闲愁都几许?望江南李煜.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缠绵的离愁,突出别后的怅惘、孤寂与落

8、寞。2、作者是怎样表达离愁别绪的?“劳歌一曲解行舟”,“劳歌”,本指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成为送别的代称还有“行舟”“西楼”点明送别。 “红叶青山水急流”,画面感强,色彩明丽,洒脱飞动。这一句看似与离别不协调,实际上是反衬。景色越美,越显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