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

完成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

ID:40185352

大小:391.81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7-24

完成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_第1页
完成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_第2页
完成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_第3页
完成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_第4页
完成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_第5页
资源描述:

《完成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完成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1、诵读全诗,抓意象,悟情感: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通过诵读我们知道此诗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运笔朴素自然。从意象上说,此诗用了一个“秋风”,见到秋风,一种会产生时间飞快,一年将尽,而自己离家已久,何时是归期,故油然而生思乡怀人之情;一种会因秋风落木叶,气

2、候转凉,引起心中的无限愁绪。此诗属第一种,用“秋风”点出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从叙事的特点上说,此诗抓住了一个典型的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十分逼真的写出诗人对家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当然,有时对诗歌主旨或情感的分析还要结合作者的情况分析。2.审题: 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根据要求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就诗的整体要求呢,还是就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要求的呢。但是,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是寻常最奇崛,成

3、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一问只要能判断出“行人临发又开封”属典型的细节描写即可。第二问只要整体知道此诗是一首思乡怀人之作就容易设置答案了。3.组织答案 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切忌罗里罗嗦。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诗歌鉴赏题。【参考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

4、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1、诵读全诗,抓意象,悟情感经过诵读,并结合作者的情况,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①对杜甫的生平思想我们比较熟悉,故完全可以“知人论诗”,杜甫晚年漂泊他乡,年老多病。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始终关注国运民生,希图能为国建功立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一生在仕

5、途上很不得志。②此诗既有自我的评价(或者说是自嘲),如“乾坤一腐儒”;有心志的抒发,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③抓住几个典型的意象,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风”,意象中有实有虚,有的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有喻义。但总的来说,诗歌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凉、冷清的意境。就此可以推断此诗为一首即景伤怀之作。2、审题。第一题,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第二题涉及对诗歌思想的评价,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必须有理有据,必须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组织答案。【参考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

6、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参考答案】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过香积寺王维

7、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1、诵读全诗,抓意象,悟情感①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派,晚年向佛。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情画意,苏轼曾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歌在清新淡雅中又往往意境高远,寄托诗人高

8、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文中的意象“古木”、“深山”、“危石”、“青松”也正表现了这种意境。 ②读标题。标题《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到深山中一古寺游玩,诗歌当属写景诗。③读注释。注释中两个词语均属佛教用语,通过注解我们可以读出诗人对世俗欲念的超脱,对清净隐居生活的向往。2、审题读问题:问题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