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

幼儿心理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

ID:40196171

大小:334.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7-25

幼儿心理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_第1页
幼儿心理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_第2页
幼儿心理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_第3页
幼儿心理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_第4页
幼儿心理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游戏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道德认知发展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同伴关系与社会技能侵犯行为定义:各个流派的定义各不相同,动机论(意志、心理和行为上的伤害他人,有意图就是)、行为论(向他人传递有害刺激)分类(1)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目的与动机工具性:以获得某东西(财务与权力等),侵害他人是手段敌意性:直接指向他人。侵犯行为分类(2):外导与内导——目标不同一个指向他人,外部;一个指向内部自己的,自虐自毁分类(3):躯体的、言语的、心理的、关系的——表现形式发展心理学上研究的侵犯行为或攻击行为更强调针对他

2、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解释1.生理因素:精神分析理论——人的死亡本能导致攻击,可以向内也可以向外,寻求破坏表现的本能冲动被看作为人人的无意识力量的精神平衡的重要决定因素。生态学理论:侵犯行为是本能的,带有进化的意义。对于动作的习性研究得出结论。动物伤害其他个体的行为分为掠食行为和斗争行为。前者用于异种动物间的弱肉强食,后者常见于同种动物间的权力阶层分化冲突,用于解决分配、配偶和领地的争斗。这两大行为是本能的,出自动物内部,逐渐积累就会攻击目标。侵犯是本能的、不可避免的。根据这一理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淘汰法则,就赋予攻击性强的个体优越的条件

3、。动物的侵犯侵犯行为的产生1.生理因素:遗传论:男生是46XY,女生是46XX,攻击倾向的人第23对染色体XYY,“超男性”;被收养者犯罪率受原生父母的犯罪情况影响。当得知玛德斯利即将死去的消息后,许多美英科学家纷纷向英国韦克菲尔德监狱有关负责人“出价订购”玛德斯利死后的大脑,据称目前玛德斯利的大脑价格已被拍到了25000英镑的高价。因为他们认为玛德斯利的大脑中很可能会含有科学家苦苦寻找的“犯罪基因”!男性比女性攻击性更强,与雄性激素有关。神经学基础。大脑皮层活动情况用生理因素去解释侵犯,会出现什么样的结论?有无问题?侵犯行为的产生2.心理因素自我概念:缺乏安全感,

4、自我价值感低认知因素——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将讯息做敌意归因,高估他人的敌意而报复。新行为主义的挫折——攻击理论:情绪:挫折,长期情绪不平衡,情绪容易激动愤怒侵犯主要是一种受挫折的后果,认为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存在为先决条件;挫折的产生必然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遭受批评的学生出现攻击行为,“兔子逼急了会咬人”相关实验可以验证但观点过于绝对,挫折与侵犯之间非一一对应关系,有挫折不一定就有侵犯侵犯行为的产生3.家庭因素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物质的):贫困地区儿童是高危人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家庭环境:居住地的社会支持、环境拥挤、父母职业较低,容易成为儿童的压力情景家庭成

5、员:实质或形式上破碎的家庭,不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手足的排行问题(老大和老小)、手足相处方式、亲子关系——“高压统治家庭家庭教养:独裁、纵容、疏忽侵犯行为的产生4.社会因素社会学习理论1.社会强化说:侵犯行为是受到强化的产物。强化物可能多种2.观察与模仿:班杜拉研究侵犯行为同其他许多社会行为一样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而形成,儿童经常耳闻目睹各种侵犯现象而学会侵犯行为。三类人的行为容易被模仿:社会重要他人(英雄、领袖、明星)、儿童关系密切的人、同模仿者同性别的人。媒体中的暴力: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电视把谋杀带回家”社会心理学家艾伦根据数据分析,一个小孩上完小学时,他(

6、她)已经观看了8000次谋杀和多于10万次的其他暴力行为研究指出,个体儿童时期从媒体上看到的暴力行为越多,青少年时期以及青年时期表现出的暴力行为越多。最近对700个家庭的17年跟踪研究发现,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花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同其后的暴力行为显著相关。传媒与暴力行为传媒对暴力行为产生的影响原因:1.去抑制:经常暴露于暴力行为中,会降低我们在类似情境中对自己暴力行为的抑制。人的心理特性表现:视觉适应。看恐怖片锻炼胆量。研究证明经常看暴力片的学生生理唤起比其他学生要低。2.形成侵犯剧本:观察暴力片,会发展出一套侵犯性的剧本,说明了侵犯事件是如何进行的。学会如何去犯罪。传

7、媒与暴力行为传媒对暴力行为产生的影响原因:3.认知启动:把一些侵犯性的线索同侵犯行为的产生联系在一起,这些线索最终会引发暴力行为。因此,这些刺激对侵犯行为具有诱发作用扳机会带动手指:伯科威茨的经典实验。使被试变得很生气,两组学生分别在不同房间(一间有一支枪,一间是羽毛球拍),请被试对同学进行电击,发现有枪的房间攻击更为强烈。传媒与电脑游戏侵犯行为的发展2岁前的儿童侵犯行为不指向任何特殊的人。4岁左右出现为特殊目的指向特殊人的侵犯出现。3-6岁岁年龄增长,4岁身体攻击最多,3岁出现报复倾向年龄增大,身体侵犯减少,言语侵犯增多,以夺物到人身攻击,如取笑、奚落等幼儿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