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讲座3教育目的

教育学讲座3教育目的

ID:40209666

大小:433.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26

教育学讲座3教育目的_第1页
教育学讲座3教育目的_第2页
教育学讲座3教育目的_第3页
教育学讲座3教育目的_第4页
教育学讲座3教育目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讲座3教育目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教育目的一、什么是目的二、什么是教育目的三、关于教育目的的言说四、教育目的的类型五、教育目的的实现目的,是在实践过程开始时就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关于实践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表象或观念。目的是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什么是目的出发点归宿任何系统都具有两个层次的目的:作为系统存在的目的和作为子系统存在的目的。系统的目的是内在(“自”在)的,而作为子系统的目的是外在(“他”在)的。外在的目的体现为这个系统的功能,而内在的目的体现为熵的变化。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

2、活动所要取得的结果。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分为两个层次,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教育的内在目的,反映了教育的本体性存在。教育的外在目的,反映了教育的功能性存在。二、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内在目的外在目的教育属性内在属性(本质)外在属性培养什么人?教育对社会有什么用?人类社会外在目的教育内在目的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智慧,使人的道德完善。柏拉图确定的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培养哲学家和军人,即培养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保卫者,使他们接近于理念世界,认识最高主宰一一永恒真理。亚里士

3、多德认为,人的身心的发展有赖于教育,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智——心灵的最高部分。昆体良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崇高品德而又精于雄辩的人。三、关于教育目的的言说卢梭提出,教育目的必须顺从儿童的自然天性,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拉夏洛泰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是为国家培养心智完善、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的公民。孔多塞认为,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为全人类提供能够满足自己需要、保证自己的福利、认识与把握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使每个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得以进步与发展。费希特提出,一切教育都要以培养坚强的品性为宗旨,真正

4、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教育要以培养能做出正确判断并以全身心力量为实现善良和公正而采取行动的新型国民。斯宾塞认为,教育就是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为他的完满生活做好准备。1、个人本位论这是一种主张教育目的观应从个人自身出发、根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应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它反对不顾儿童特点、强制儿童接近违背其天性的教育,把促进人完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四、教育目的的类型人社会人社会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

5、育的志趣。个人的发展依据赖于社会、受社会制约。人是社会的产物,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为此,要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规范和已有的人类文化遗产。人社会人社会个人本位社会本位人社会人社会×杜威关于”教育·人·社会”的言说“我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儿童的社会生活是其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是教育的目的,是远的方面;儿童就是教育的本身,是近的方向,都是应该知道的、注重的。”儿童教育的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

6、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个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至。”“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我认为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它(教育)恰恰是个人主义的,因为它承认某种品格的形成是合理生活的唯一真正基础。它是社会主义的,因为它承认这种好品格不是由于单纯的个人告诫、

7、榜样或说服所形成的,而是出于某种形式组织的或社会的生活施加于个人的影响……”“无论何种教育能力,假使受教的没有天然的本能,那么就要教也无从教起,然无论他有多大的天然的本能,假使没有社会的需要,那么就要学也无从学起。”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言说“学校最大的坏处,就是先为儿童悬一个很远的目的,以为现在所学都为预备将来入社会之用,现在虽与生活没有关系,将来总有一天得用的。”“儿童对于现在的生活兴趣正浓正厚,而教育者偏要用这种预悬将来目的的教育方法,实在是一件最不合自然、最反乎常理的事。”“并不是说教育不应该预备

8、将来”,然而“预备将来应该是教育的结果,不是教育的目的。倘能把现在的生活看作重要,使儿童养成种种兴趣,后来一步一步地过去,自然就是预备将来。倘先悬一个很远的目的,与现在的生活截然没有关系,这种预备将来,结果一定反而不能预备将来”。“由于民主和现代工业的出现,我们不可能明确地预言二十年后的文化是什么样子,因此也不能准备儿童去适合某种定型的状况。”中国、日本教育目的之比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