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作业及参考问题详解

生理学作业及参考问题详解

ID:40213302

大小:7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26

生理学作业及参考问题详解_第1页
生理学作业及参考问题详解_第2页
生理学作业及参考问题详解_第3页
生理学作业及参考问题详解_第4页
生理学作业及参考问题详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作业及参考问题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人体生理学》课程作业及答案第一章至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负反馈2.正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3.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internal)4.稳态为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机体通过复杂的调节机制保持内环境中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5.化学门控性通道通道的开闭是由膜两侧的化学物质(如递质、激素或药物)控制的,则称为化学门控离子通道(chemica

2、lly-gatedionchannel),或称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6.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Na+、K+)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7.电压门控性通道由膜两面侧的电位差决定其功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电压门控性通道8.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文案大全实用文档9.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10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

3、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传布的电位变化11.局部反应局部反应有以下特点:(1)电位幅度小且呈衰减性传导(2)不具有“全或无”现象(3)有总和效应12.兴奋性兴奋性是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13.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仅占血液总容积的0.15%~1%,故血细胞比容很接近血液中的红细胞比容。14.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质所形成的血浆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15.EPOEPO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的英文简称。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

4、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16.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17.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18.窦性节律;窦房结掌控心脏的这种节律,叫做“窦性节律。19.中心静脉压文案大全实用文档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20.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21.期前收缩在心房或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

5、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22.代偿间隙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二、简答题1.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

6、.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2.分别简述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特点。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竞争性抑制;(2)饱和现象;(3)结构特异性。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现象;(3)通道有“开放”和“关闭”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  (二)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主动转运是指细胞消耗能量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主动转运的特点是:(1)在物质转运

7、过程中,细胞要消耗能量;(2)物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3)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4)原发性主动转运主要是通过离子泵转运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3.Na+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钠泵的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能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差,形成细胞外高Na+、细胞内高K+的不均衡分布,这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基础。4.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比较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区别。凝血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3

8、)纤维蛋白的形成。内源性凝血:若凝血过程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因子Ⅻ被激活所启动,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在血浆中者,称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如凝血由于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启动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者,称外源性凝血。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过程区别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来自血小板,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是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