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ID:40229134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27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_第1页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_第2页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_第3页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强。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04年增加58万;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11万的记录。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但就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对压力的同时,也存在新的

2、机遇。为此,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要做到:第一,继续制定与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政策;第二,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调整教育模式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建立一个强大有效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第四,大学毕业生应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并作出切实的职业选择。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自1999年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高等学

3、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具有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地增长。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今天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479元,就业率超过了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就业率和月收入持续上升。调查结果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明显,较2009届、2008届分别上升3%、4.1%。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

4、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二、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1、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国外的资本、技术的介入无疑将会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其结果将会是有利于吸纳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就业。2、政府和全社会正在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和控制失业率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和控制失业率,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增加就业的可能性;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

5、建设,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落实和完善再就业优惠政策等。三、促进并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思考1、继续制定与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政策按照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加快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打破大学毕业生干部身份、户籍制度、用人指标的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流向。对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尤其是非公有制单位,只要用人单位同意录用,并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公安部门应凭毕业生所持的《报到证》为其办理落户手续。废除对毕业生收取城市增容费、出省费和其他一些不合理收费的政策,促进毕业生自主流动。2、高等

6、教育机构应该调整教育模式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经常发生着变化,而为之服务的教育模式的转变常常滞后,其结果是使得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因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而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这种情形在高校扩招之后的大学毕业生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从而在无形中成为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重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尤其是对专业结构的调整。结语:大学生现在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及有关实习,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胜;另外,大学

7、生应加强自主创业的意识与能力,这样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而且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此外,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为大学生实习就业及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将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