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ID:40233217

大小:115.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7-27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_第1页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_第2页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_第3页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_第4页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一、主要国际组织1、反法同盟1793年主要国家: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1)成立的主要目的:遏制法国、镇压法国革命。(2)英国加入这一组织的主要目的:反对法国称霸欧洲。(3)其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对法国来说既是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法国对反法同盟的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文化,扩大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长期的对外战争,也不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法国的工业革命发展。(4)参加反法同盟的国家有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

2、兰,有封建国家如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资本主义国家参加反法同盟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封建国家参加反法同盟是为了反对资本主义革命;俄国参加有双重性质,既有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又有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其前期对法国战争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封建统治秩序;其后期的对法国战争性质多样。2、国际联盟(1)最早提出者和时间:美国总统威尔逊;一战期间。成立于1920年。(2)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3)用史实说明国际联盟并没有起到“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东北,中国国民政府寄希望于

3、国联以合法的手段解决。然而,英法控制下的国联派李顿为首的代表团到中国东北进行调查。结果宣布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为非法,却不加以制裁。并提出中国东北由国际共管的主张。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下的国联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承认意大利为侵略国,宣布对它实施经济制裁,但是,却没有把石油等重要的战略物资列入禁运的范围。英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还照旧供意军使用。以上史实说明,国联维护的仅仅是英法等部分大国的利益,牺牲了小国利益。它并没有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3、联合国(1)决定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成立于1945年。(2

4、)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3)安全理事会必须遵守的原则:大国一致的原则(4)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主要采取的方法有哪些?A召开会议,制定有关措施,促进国际合作。B运用安全理事会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C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D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的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5)联合国的主要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之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必须遵循的原则: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和平共处等。(6)用史实说明联合国建立以后

5、其性质有什么变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对朝鲜战争说明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的纷纷加入联合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讲坛。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成立的主要原因及背景:遏制苏联。(2)性质:国际军事政治集团。(3)成立以后北约组织有什么变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次东扩:希腊、土耳其、联盟德国加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国家加入。二十一世纪初北约正在同俄罗斯谈判,俄罗斯有可能加入北约组织。5、欧洲共同体1967年(1991年改为欧盟)(1)成立的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

6、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2)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3)影响:70年代以来,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同美国展开竞争,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4)变化:成立以后,向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成为世界上较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并向政治集团发展。6、七十七国集团(1)性质

7、:国际经济组织(2)目标:通过与发达国家在联合国进行谈判,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7、华沙条约组织(略)8、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成立时间:1960年(2)主要目标:团结发展中国家中的产油国,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3)用史实说明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1973年,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进行制裁,结果触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陷于严重混乱。二、重要国际会议:1、巴黎和会2、华盛顿会议3、慕尼黑会议4、开罗会议5、德黑兰会议6、雅尔塔会

8、议7、波茨坦会议8、亚非会议会议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主要背景、开会的目的、时间、主要国家、会议内容、参加人物、产生的影响。二十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英国分别参加了慕尼黑会议和德黑兰会议。比较这两次会议上英国对德国态度的不同之处。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其对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