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基础与中药养生

中医理论基础与中药养生

ID:40234343

大小:9.70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7-27

中医理论基础与中药养生_第1页
中医理论基础与中药养生_第2页
中医理论基础与中药养生_第3页
中医理论基础与中药养生_第4页
中医理论基础与中药养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理论基础与中药养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理论基础与中药养生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逐步认识了疾病,掌握了防治疾病的方法。1.形成的时间:战国至秦汉时期。2.形成的标志:⑴《黄帝内经》⑵《难经》⑶《伤寒杂病论》⑷《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⑴《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十八卷,共162篇。(2)《难经》扁鹊成书于汉之前,秦越人(扁鹊)所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家。(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2、(约150~219年)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晋代·王叔和整理:《伤寒论》:外感疾病(六经辩证)《金匮要略》:内伤疾病(脏腑辩证)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4)《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类:上、中、下三品分类。药物学理论:君、臣、佐、使,四气五味,七情合和。价值: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晋隋唐时期:(1)《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中医针灸学之祖”215-282年(2)《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

3、作者:隋·巢元方。(3)《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药王”,陕西省耀县人。大型综合性医著。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要方》(652年),30卷,载方5300首。《千金翼方》(680年),30卷,载方2900首。宋金元时期:(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作者:宋·陈言(陈无择)。进一步阐述了“三因致病说”。(2)金元四大家金·刘完素:“寒凉派”金·张从正:“攻下派”金·李 杲:“补土派”元·朱震亨:“滋阴派”明•吴又可:《温疫论》--“戾气学说”吴瑭、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理论

4、。明清时期: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著《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明•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历时27年,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著成《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学成果。英·李约瑟说:“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本草纲目》”。达尔文:“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3)《本草纲目》清•王清任修正了解剖错误。瘀血致病理论。(3)《医林改错》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

5、环境密切相关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二)辨证论治证的概念与辩证论治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与体征,是具体的疾病表现。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候)。辨证观念:运用矛盾的、整体的、运动的观点,看待生命、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思想。辨证----论治的前提、依据。论治----辨证的目的,辨证的检验。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与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阴阳学说

6、“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阴阳平和对阴阳的三种认识:古人认识世界方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原义——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引申——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延展——阴阳是一种客观规律:古人对自然界和人体中普遍存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种规律的认识。日月昼夜热寒火水动静阴阳的特性1、事物阴阳属性的普遍性: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地、日月、昼夜、

7、寒暑、水火、阴晴、男女等;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二气来代表和解释。阴阳二气之间对立统一的不断运动,推动了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2、事物阴阳属性的关联性只有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才能用阴阳来说明。如天与地,昼与夜,寒与热,水与火,气与血等等。3、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阴阳概括、分析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各自的属性特征,当对立双方的性质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未变时,其阴阳属性是不变的。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阴阳属性是可以改变,这是事物阴阳属性的相

8、对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不断地一分为二,以至无穷。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主要为阴阳的相互交感所引发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关系。阴阳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对立制约一、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的阴阳两方面存在着相互抑制、排斥和制约的关系。原理:相反对立制约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阴与阳相互制约的结果,取得了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