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学第一讲绪论

中国历史文献学第一讲绪论

ID:40240169

大小:13.16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历史文献学第一讲绪论_第1页
中国历史文献学第一讲绪论_第2页
中国历史文献学第一讲绪论_第3页
中国历史文献学第一讲绪论_第4页
中国历史文献学第一讲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文献学第一讲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國歷史文獻學第一講中國歷史文獻學緒論一、文獻與歷史文獻學二、古代文獻與文獻分類三、古文獻學的發展歷史四、歷史文獻學的相關學科中國歷史文獻學緒論(一)文獻的概念(二)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三)學習歷史文獻學的意義(四)如何學習歷史文獻一、文獻與歷史文獻學1.文獻的概念。“文獻”一詞,最早見於《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徴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徴之矣。”漢鄭玄注:“獻,猶賢也。我不以禮成之者,以此二國之君,文章賢才不足故也。”朱熹《論語集注》說:“

2、文,典籍也。獻,賢也。“文獻”一詞最初的的涵義是:有關典章制度的文字資料和多聞熟悉掌故的人。明代學者焦竑:《國朝獻征錄》,清代學者李桓:《國朝耆獻類征》(720卷)。耆,老也。獻,人物。文獻的概念元馬端臨《文獻通考》首先用“文獻”一詞為書命名。“凡敍事,則本之經史,而參之以歷代會要,以及百家傳記之書,信而有徵者從之,乖異傳疑者不錄,所謂“文”也。凡論事則先取當時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諸儒之評論,以至名流之燕談、稗官之紀錄,凡一話一言可以訂典故之得失,證史傳之是非者,則采而錄之,所謂“獻”也。”獻成

3、為正式記載以外的耆舊的言論。言論被記載下來也就是文。文獻的詞義縮小了。文獻的概念文獻詞義的進一步縮小:元代楊維楨《送僧歸日本》:“我欲東夷訪文獻,歸來東土校全經。”此“文獻”已專指書籍資料了。現代文獻的定義:我國國家標準《文獻著錄總則》下的定義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供記錄資訊符號的物質材料,稱之為載體材料)”。根據此定義,不僅傳統的紙本載體,以及紙產生以前的竹木簡牘、帛書這些習慣上歸入文獻範圍內的記錄文字內容的載體形式屬於文獻,而且歷代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西方工業革命以來以及近年來出現的攝

4、影技術作品、影視膠片磁帶錄音磁帶、電腦磁片光碟等等,均屬文獻。文獻的概念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門學問,不僅具有學科內容過於寬泛過於綜合,而且有的內容與人們所理解的一般文獻學相距也過遠,跨度過大。中國歷史文獻學中所涉及的文獻,與上述定義名實並不相符,我們要講的只是傳統意義的文獻,即古代以紙載體為主的文獻。文獻的概念2.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我國古代並無“文獻學”之名,卻有文獻學之“實”。這個“實”,就是把目錄學、版本學和校讎學(校勘學)三者融為一體的學問。根據前人的說法,可以上溯到孔夫子的時代,所謂

5、孔子修“六經”者就是。至少西漢末劉向、劉歆父子大規模整理國家藏書,就是作為學問在做,當時叫“校讎”。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劉氏父子整理群書的步驟廣泛搜集各種本子;把同一種書的不同的本子進行校讎;繕寫出比較完備的本子;同時撰寫敘錄(相當於提要);然後編纂出群書的分類目錄。以揭示學術源流,並供查考之用。劉氏父子的貢獻:劉氏父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古典文獻學最基礎的研究工作。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後人或以廣義的“校讎學”來概括劉氏父子所開創的學問,把目錄、版本、校讎三者融合稱為“校讎學”。校讎學幾乎成了古典文獻學

6、的別名。歷代從事這門學問者代不乏人,作為一門學問不斷有所發展,形成了一套相當成熟的方法手段,尤其是在清代,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文獻學的提出。近代受西方學術影響,一些傳統學術被冠以“某某學”之名,如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在《四庫提要》中,分別是字書、韻書、訓詁,這是傳統的稱呼。近代學術大師梁啟超應是最先提出文獻學這一概念的學者之一,20世紀20年代,他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初史學之建設》一節中,說:“明清之交各大師,大率都重視史學—或廣義的史學,即文獻學。”含義不是太清晰,

7、應是指史料學,最多也只是所謂文獻考證。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與梁啟超大體同時,鄭鶴聲、鄭鶴春著《中國文獻學概要》一書,分章包括古籍的分類、目錄、校勘、編纂、翻譯、版本、印刷等內容,可以看出,雖範圍、分類與今天的理解並不完全相符,也未必恰當,但確實是按照一門學科在論述。建國以後,由於共和國的創建者毛澤東對於古代典籍有著濃厚興趣,尤愛讀史,提出要標點整理“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古籍。這是近代以來第一次動員國家的力量,大規模的校點整理古籍。一批主要是從事歷史學的學者參與此事。前輩學者從小接受傳統儒家教

8、育,經書學習是最基本的內容,其中涉及到文字校訂方面,對古代學術整體上也比較熟悉,而新式學校教育這一方面存在缺陷。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到50年代末,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翦伯贊等幾位教授首先提出建議,為培養專業人才,應當建立文獻學專業。隨後於1959年率先在北京大學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古典文獻學本科專業,因專業需要,須開設訓詁學、文字學、音韻學等基本課程,而這些課程當時都在中文系,因此把這個專業放在了中文系,從屬於漢語言文學學科,也按中文系學生要求招生,是為此專業的由來。文革以後,恢復高考招生制度。八十年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