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之秦汉史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史

ID:40240205

大小:211.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史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史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史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史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秦汉时期秦(公元前221年—前206)西汉(前202—公元8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时空框架阶段特征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同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思想文化: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知识整合一、秦朝1.政治:(1)走向“大一统”:秦灭六国,实现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确立皇

2、帝制度:(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朝议制度。(4)地方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2、经济:①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②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3、思想文化:(1)崇尚法家思想(2)焚书坑儒:评价(3)统一文字:小篆(4)艺术:雕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3、B.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顾炎武《日知录》卷22《郡县》认为“当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七国之世,而固已有郡矣”;“六国之未入于秦,而固已先为令、守、长矣”。在这段材料中,作者①追溯了郡、县产生的历史②说明了郡、县在春秋战国出现的事实③否定了秦朝制度设置的原创意义④揭示了任何制度的创立皆有渊源的真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

4、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说明秦始皇()A、赞同分封制B、赞同郡县制C、反对分封制D、反对郡县制材料一:“昔周公弔(dīào)(同吊)二叔之不成,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

5、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1)材料一说明的是哪一种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王(周桓公)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效。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未,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左传》(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材料三: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

6、、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开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迁尉议是。-------《史记》(3)材料三中的君主最终决定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

7、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别遣中书省官员前住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史学集刊》(4)材料四中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二、西汉1.政治:(1)地方制度: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2)王国问题:(3)相权的变化:汉初相权大;武帝着意削弱相权,实行“中朝”“外朝”制度,相权削弱。(4)监察体制:汉武帝

8、划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每部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政治。(5)选官制度:察举制。2.经济:(1)“重农抑商”;(2)农业:(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3)手工业:①“工官”制度:西汉长安“东西织室”,齐郡设“三服官”。②盐铁专卖:③纺织业: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素纱禅衣;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开辟丝绸之路。④冶铁:西汉高炉炼铁,炒钢和铸铁脱碳钢:开始用煤做燃料。(4)商业:①市:西汉“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②商业都会:王莽执政时曾在长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