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ID:40240488

大小:32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_第1页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_第2页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_第3页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_第4页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第五组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我国近代幼儿教育事业奠基人。1917年毕业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学位。1920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陈鹤琴回国任教,自此开始了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道路。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一、幼儿教育二、家庭教育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从研究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到开办实验幼稚园、公立幼师、国立幼专和高师幼

2、儿教育系,创建了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教理论和实践体系,对我国幼儿教育作出了划时代贡献。他是我国最早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者之一。1923年,他在南京创办鼓楼幼稚园,倡导中国的幼儿教育,使之成为我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第一个实验园地。1921年发表的《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儿童心理的“四心”特点,即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和游戏心。《儿童心理之研究》这是我国学者探索中国儿童心理发展之开端。他在书中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年龄特征,揭示了儿童形成心理特性和道德品质、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发展智力和体力的心理过程,从而提出了一系列

3、教育、教学原则,为我国儿童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思想:(一)儿童期的意义陈鹤琴认为儿童期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儿童期发展能力的时期,另一方面儿童期具有可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谓可教性。”还认为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的一个时期,并把幼稚期当作整个教育的基础。(二)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原则1.儿童的模仿心与父母的以身作则2.游戏心与游戏性的教育3.好奇心与鼓励儿童好问4.暗示性教育原则家庭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根据对自己的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是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写成的。他认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

4、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把儿童心理特点归纳为七个方面:好游戏的、好奇的、好群的、好模仿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成功的、喜欢别人赞许的、以此作为家庭教育的基础。主要思想:(一)重视家庭教育陈鹤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它与儿童的成长、国家的前途密切相关。(二)“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1.“积极鼓励”与“消极刺激”相结合2.根据年龄、能力实际进行适当的教育3.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三)把教育功能渗透于家庭生活各个方面1.儿童卫生习惯的培养2.教会儿童待物接人3.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1.鼓励儿童从事多样化的游戏2.支持儿童承担

5、一切自己能做的事3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4.重视创设良好的环境(四)对父母的要求1.父母要以身作则2.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3.父母步调要一致4.父母要给儿童真正的爱(五)关于“玩物”的思想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的“玩物”有“活”、“死”之分,“所谓活的玩物就是变化很多的、小孩子玩了不容易生厌的东西;所谓死的玩物就是呆板的、不会变化的、小孩子一玩就要生厌的”。所以父母在购买玩物时,要选择那些有变化的、有活动的、小孩子不容易生厌的、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东西。❤“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

6、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