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_魏晋南北朝:乱世中

中国文化之_魏晋南北朝:乱世中

ID:40240578

大小:3.4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文化之_魏晋南北朝:乱世中_第1页
中国文化之_魏晋南北朝:乱世中_第2页
中国文化之_魏晋南北朝:乱世中_第3页
中国文化之_魏晋南北朝:乱世中_第4页
中国文化之_魏晋南北朝:乱世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之_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一、玄学崛起(一)玄学崛起的社会原因1.统治阶级的腐败2.社会大动乱3.儒学崩溃玄学崛兴时代背景:西汉后期,儒学被定为一尊,由儒家政治伦理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杂糅搭配而成的、包罗万象的宇宙论,成为大一统的汉帝国巩固其统治的理论基础。与此相辅而行的是对儒家经典进行烦琐解释的“经学”。随着东汉王朝的崩溃,这个包罗万象的宇宙系统论的神圣光圈黯然失色,经学也成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烦琐学问。统治阶级的腐败以及社会大动乱更有力地宣布了儒学的“不周世用”和思想的虚伪。在这样一种时代大背景,玄学应运而生。玄学简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

2、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玄学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宗旨:贵无最高主题: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中心课题:探求理想人格热衷于:思辨深邃的本体论玄学的兴起,对魏晋文化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代表人物: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二)玄学派别1.贵

3、无派:代表人物是何宴、王弼。何王玄学是玄学思潮中的主流思想。2.老庄学:代表人物是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他们彻底否定了世俗的功名利禄,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3.崇有派:代表人物有郭象、向秀等。向、郭的玄学主张儒道合一说,即“名教即自然”。何晏王弼阮籍向秀1、贵无派在自然观上,他们反对汉代的神学,而用道家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解释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认为整个世界“以无为本”、“以有为末”,“无”是世界的本体,“有”是各种具体的客观事物,是本体“无”的表现。贵无派在社会观方面提出“名教出于自然”的基本原则,这是对汉代儒家为维护封建正统秩序所制定的一整套伦理规

4、范以及为论证这些伦理规范所建立的道德哲学的全面挑战。名教:是以正名定分为主要内容的礼教,它以儒家哲理化的伦理学说为内涵,以承继西周宗法制的程序化礼仪规则为形式。贵无派在人生观上,他们倡导“无为”。天道无为,人也应该效法天道,恬淡无为。贵无派代表了玄学思潮的正题。2、老庄学“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带有强烈的反儒倾向,要求人超脱名教的束缚,批判“名教”教人弄虚作假、追名逐利,表现出对“名教”较多否定态度。同时他们又欣赏老庄逍遥遁世的思想,对司马集团残暴的统治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3、崇有派“名教即自然”,调和了二者的关系,认为儒家讲的“圣人”和道家讲的“神人”是合一的

5、,这就重新对名教的合理性作出了论证。郭象对中国哲学的思辨性有很大贡献。玄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魏晋玄学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它不仅上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想,而且克服了汉代经学注经繁琐的弊病,由训解、阐述转向义理的诠释,开创了糅合儒道学说的一代清新学风。(2)在方法上,转变为重视理性思辨的抽象方法,提高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水平,为以后佛学和理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3)玄学在探讨世界本体的过程中,富有思辨性,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二、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一)道教1.酝酿于东汉2.发展于魏晋3.至南北朝时基本定型。道教的发展1、魏晋南

6、北朝道教的发展葛洪与《抱朴子》寇谦之与清整道教陆修建与道教组织、经典、仪式的确立2、隋唐至明清道教的发展隋唐的全盛、两宋是另一高峰、金元分化、明清走向衰落三、佛教与道教的发展(一)佛教的传入与初步发展1、两汉之际的最初传入:西汉2、东汉时的初步传布(二)道教鲜明的民族性格1.思想渊源2.神仙世界3.教旨4.独特的宗教仪式(三)佛教的传播佛教自汉代传进中国后,在南北朝时期也事融入了中国的文化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最初依附于玄学,最终则代替了玄学的地位。南北朝时期佛寺、僧尼人数比较。南朝:宋时僧尼三万六千人,佛寺一千九百多所。齐时三万多人,两千多所。梁时八万两千人

7、,两千八百多所。北朝时,北魏中期僧尼达到七万七千多人,佛寺六千多所,北魏末期到了二百万人,佛寺三万多所。北齐二百多万人,三万多所。3、魏晋南北朝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的两大精神法宝A、万能的“救世主”B、轮回说:因果报应佛经的翻译:鸠摩罗什、道安三、儒、玄、道、佛相与激荡1.儒、玄二学即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2.道教与老庄哲学有不解之缘3.玄学来源于道学但又不同于学道4.佛教与玄、儒、道相互融合,逐渐走上了中国化道路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