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否应当发掘

乾陵是否应当发掘

ID:40242792

大小:575.6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28

乾陵是否应当发掘_第1页
乾陵是否应当发掘_第2页
乾陵是否应当发掘_第3页
乾陵是否应当发掘_第4页
乾陵是否应当发掘_第5页
资源描述:

《乾陵是否应当发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乾陵是否应当发掘乾陵现状历史上的盗陵者是否应当发掘乾陵的现状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西叫白虎门、南称朱雀门、北是玄武门),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据《金石萃编》记载:宋金时共有13段题字,但多被风雨剥蚀,唯金代太宗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

2、写、旁有汉字翻译的“即君行记”保存较为完整。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两通石碑北边,原有61番酋石像。现存60尊,是武侧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历史上的盗陵者史书记载的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末,掘陵者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陕西通志》对此有过记载。依据是已经

3、失传的唐人著作《雪航肤见》一书。书中说“武后陵,黄巢伐之”。查阅有关资料,唐朝末年,黄巢部将王潘确曾攻克奉天。在此期间,王潘受黄巢指派或自做主张盗掘乾陵,当墓道快要挖开时,忽然袭来一阵雷雨,士兵们立即联想起“姑婆显灵”的民间传说并信以为真,终于四散而逃。传说总归传说,不能当真,但如果当时真的掘开了陵墓,《雪航肤见》一书是不会只简单地记下“黄巢伐之”四个字的。这四个字,只能说明黄巢或部下掘过乾陵,并不等于说黄巢掘开了该陵。因此,郭沫若也认为“黄巢拟盗掘陵未逞”。第二次发生在五代时期。据《新五代史》记载:温韬为耀州(今陕西耀县,当时乾县为其辖地)节度使,“……韬在镇七年;唐

4、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第二次发生在民国初年,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小军阀孙连仲所为。据翦伯赞和郭沫若1960年春游乾陵时介绍:当时孙连仲派工兵用黑色炸药炸开了墓道表面封石,仍看不到根底,正犹豫间,忽然刮来一阵狂风,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炸墓道的工兵纷纷想起了当地群众给他们讲过的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儿,内心十分恐慌。孙连仲本人也对盗陵必遭报应的传说半信半疑起来,于是只好重新回填了炸开的墓道口。这还只是正史中的记载,至于野史中的记载就不计其数了。乾陵是否应当挖掘?1960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这个墓道口是真正的国家级绝密

5、,盗墓贼们找了1000多年也没找见,黄巢40万大军挖了几年也没挖出来。陕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进步,让武则天重见天日的时机成熟了么?挖还是不挖?什么时候挖?此时,我们呼吁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再次激活这个话题,旨在审视“科学发掘乾陵”的现实意义。文物专家郭沫若先生曾对周恩来总理说过:“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

6、是最特殊的一个。它凿山建穴,规模宏大,收藏丰富,一男一女,两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间,原封未动。而武则天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更使这座陵墓备受国内外关注。论战支持者(少数):发掘乾陵已基本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乾陵内储藏着大量的财富,挖掘出来总是有好处的,对于唐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促进对外开放发展经济、吸引国外游客这都是有好处的。埋在地下没有任何好处。在乾陵内的大批文物正在逐渐变坏,埋在地下的字画、丝绸等古物受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都有逐渐毁坏的可能。与其让这些东西放在墓坑里烂掉,还不如挖掘出来。虽然目前在文物保护上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按照现在的条件和技术,完全可

7、以想办法去保护它们。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唐帝王陵研究室主任石兴邦老先生态度坚决:开挖乾陵。反对者(多数):目前不少国内考古专家都反对发掘乾陵,目前我国已具备发掘乾陵的技术,但是文物保护的技术还没有全部攻克。从历次的考古发掘来看,近50%的考古信息会丢失,特别是体现在对丝绸、书画等文物的保护上,常常是陵墓一打开,那些鲜艳异常的丝绸就在瞬间被氧化变成灰烬。从全世界来看,每个国家都主张对帝王陵墓进行保护。世界考古界的普遍观点是,在科学技术条件还有局限的情况下,不发掘要比发掘好,因为相对而言,地下一千多年的微环境还是稳定的。国家文物局不支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