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作者生平27

史记的作者生平27

ID:40246546

大小:360.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7-29

史记的作者生平27_第1页
史记的作者生平27_第2页
史记的作者生平27_第3页
史记的作者生平27_第4页
史记的作者生平27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记的作者生平2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史記《史記》的作者生平、撰選動機、內容體例和史學地位。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正史」,也是可藉以了解中國古代史的惟一文獻。它被譽為紀傳體史著的鼻祖,它記載由黃帝直至漢武帝期間,即司馬遷當世前後二千多年的史事,是一部通史著作。它亦開創了新的史著寫作手法,以「人」為中心,綜合零碎的資料,成為一種完備的系統,對後世具有開創性意義。《史記》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其成長年代,恰當西漢全盛時期,即漢武帝在位時代。司馬遷出生於一個史官家族,父親司馬談於漢武帝初年任職太史令,學問淵博,精通天文曆算、古文經傳和諸子百家學說。故司馬遷幼承庭訓,「年十歲,則誦古

2、文」。他十歲,從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從孔安國學《古文尚書》,有豐富的知識及經學基礎。二十歲時開始遊歷天下,名山大川,足跡所及,南到湖南,淅江,東到山東,河南,西及甘肅,北至長城諸地。所至之處必調查古蹟遺事,包括舊聞傳說、風土民情等,擴充了歷史知識,對日後編撰《史記》有莫大幫助。回到長安以後,任郎中一職。司馬遷經過多番波折後,完成《史記》。他的撰述動機在《史記‧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中透露出來。綜合而言,《史記》的撰述動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司馬遷為了繼承父親司馬談編訂史書的遺志,完成撰述《史記》的宏願。司馬氏世代為史官,司馬談一心繼承先人久絕的世業—太史令,重

3、視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隋書‧經籍志》說︰「談乃據《左氏》、《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可見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然而,於元封元年,漢武帝行封禪大典,為古今曠見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他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從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可知司馬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而《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第二,司馬

4、遷想繼承《春秋》精神。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說︰「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義,顯揚志業人物的使命。《春秋》的下限,到魯哀公獲麟之年,此後的史事就沒有完整的史籍記載。司馬遷是紹繼《春秋》,並以漢武帝元狩元年「獲麟」及太初元年改曆下限,撰寫史記。然而,司馬遷繼承《春秋》,不僅是要形式上承繼周公以來的道統,反而是重視《春秋》的性質,他在《太史公自序》說︰「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辦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

5、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義,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可見司馬遷對「春秋之義」和「春秋筆」心儀已久,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貶精神,撰述《史記》。第三,司馬遷要肩負史家職責。據《後漢書百官志》載︰「太史令」只是六百石小官,職責僅在於管理圖籍,掌管星象天文,極其量只在於記錄上代及當代事情,並無著述的責任。然而,司馬談和司馬遷明顯不滿足於「拾遺補蓻」。司馬談早有整理上代歷史的計劃,可惜卻「發憤而卒」,臨終前叮囑司馬遷,認為「自麟以來,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甚多,身為太史令,有

6、完成論載上代歷史的任務。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為太史的職責說︰「且余嘗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馬遷一心秉承先人世傳及「述往事以思來者」的責任感,決意撰述《史記》。其實,史遷在《報任安書》中亦透露著述《史記》的目的,☆他說「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見司馬遷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責任,更要盡史學家的職責。至於《史記》的內容體例,則由《報任安書》指出說︰「上記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太史公自序》又指出《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共五十

7、二萬文千五百字,內容上起黃帝,下迄漢武,記載了二千六百多年的事情。綜合其篇章,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五體全書以人物記載為中心,輔以「表」作繫年。茲分別說明如下。《史記》的「本紀」,共有十二篇,分為朝代本紀(如《夏本紀》)和帝王本紀(如《秦始皇本紀》)兩類,按年月記一國大事,詳述帝王興廢,為全書的總綱,是以編年體的方法記事。☆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指出著作「本紀」的原因說︰「岡羅天下故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即是從王朝更替,帝不遞嬗的過程中,追尋史發展的規律和法則。而司馬遷立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