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上古诗词理解练习

沪教版六年级上古诗词理解练习

ID:40250348

大小:111.2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29

沪教版六年级上古诗词理解练习_第1页
沪教版六年级上古诗词理解练习_第2页
沪教版六年级上古诗词理解练习_第3页
沪教版六年级上古诗词理解练习_第4页
沪教版六年级上古诗词理解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六年级上古诗词理解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词理解练习班级姓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观沧海》作者字,时期、、。2.诗中点明观沧海地点的句子是。3.诗中总写大海全景的句子是。4.诗中“星汉”指的是。5.诗中“澹澹”的意思是。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

2、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7.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这几句为沧海美景平添了浩荡磅礴的气势。B描绘了想象中大海正在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C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D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气度。8.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流露出诗人兴奋而庄严的心情。B“水何澹澹”两句从总体上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壮观。C“树木丛生”四句描绘了沧

3、海上山岛的具体景象。D最后两句是古体乐府诗结束时的“套语”。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地点。B“水何澹澹”两句勾勒出大海壮丽的景象。C诗人借大海抒写了自己高远的抱负。D“日月之行”四句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岱宗指齐鲁代指造化阴阳荡胸会当夫青钟入眦凌览 3.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自号“”,诗风沉

4、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4.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 5.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

5、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6.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7.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

6、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8.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B颔联写远望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C颈联写黄昏时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9.下列虽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B颔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C颈联是歌颂泰山的层云和归鸟。D尾联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菩萨蛮  韦庄人人尽

7、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1、作者通过:“”是江南风景的美。“”是江南生活之美。“,”是江南的人美。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 断肠:形容。     其意思是:。 3、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之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

8、上春,千万和春住。1.这是写的一首送友人鲍浩然到浙东的别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惜别深情。下片直抒胸臆,写出了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福。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2.比喻新奇古人常有“眉如”、“眼若”的比喻。例如“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一双瞳人剪秋水”(李贺《唐儿歌》)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