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作用

表面活性剂作用

ID:40251262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29

表面活性剂作用_第1页
表面活性剂作用_第2页
表面活性剂作用_第3页
表面活性剂作用_第4页
表面活性剂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表面活性剂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写出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及分类。答:定义:加入很少量时会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的表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这些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分类:(1)按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分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按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特殊类表面活性剂:碳氟,含硅,高分子,生物,冠醚。2、辨析题: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均可称为表面活性剂。 答:上述表达

2、不正确。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加少量就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而表面活性是指以另种物质(A)能降低另一种物质(B)的表面张力即说A对B具有表面活性。可以看到,具有表面活性但不是以很低的浓度就能显著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的物质不是表面活性剂。1、胶束的定义和结构 答:定义:胶束指在表面活性剂的正吸附达到饱和后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则转入溶液中,因亲油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间的排斥力远大于吸引力,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赖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在

3、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的粒子。结构:水介质中,胶束的基本结构分为两部分:内核和外层,在水溶液中,胶束的内核由彼此结合的疏水基构成,形成胶束水溶液中的非极性微区。胶束的外层为水化的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构成,位于内核与本体溶液之间。2、cmc的定义、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答:定义: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定向排列成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形成胶束。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测定方法:测定方法有表面张力法,电导法

4、,染料法和光散射法等等。影响因素:内因有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碳氢链长度,碳氢链分支,极性基团位置,以及碳氢链中其他取代基的影响和疏水链的性质的影响。而外因包括如温度,外加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等。3、胶束的作用答:包括乳化作用,泡沫作用,分散作用,增溶作用,及催化作用。1、论述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答:表面活性剂都具有HLB值。HLB值代表亲水基和亲油基的平衡值,用来衡量亲水与亲油能力的强弱,实际上主要表征了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而HLB值的目的是建立结构与应用之间的

5、对应关系。根据HLB值选择合适的表活剂。HLB值在2~6之间,作油包水型的乳化剂,8~10之间作润湿剂,12~18之间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 2、Krafft点和浊点?答:Krafft点:离子型和部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到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溶液由浑浊变澄清。浊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聚氧乙烯型。升温会破坏其同水的结氢键合,使溶解度下降,甚至析出。加热时可以观察到溶液由澄清变混浊。发生混浊的最低温度称为浊点。 1.简述增溶作用的方式 答:(1

6、)非极性分子在胶束内核的增溶——UV,HNMR;XRD(2)极性分子增溶于表活剂分子间——可被拉入内核 (3)吸附于胶束表面——光谱表明处于极性环境中。 (4)聚氧乙烯链间的增溶——聚氧乙烯对易极化芳香物 其增量的规律:4>2>1>3。2.论述增溶作用的影响因素答:包括: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被增溶物的化学结构,温度影响,添加无机电解质的影响和有机添加剂的影响。3.乳状液的类型及鉴别方法 答:乳状液分为以下几类: (1)水包油型:以O/W表示,内相为油,外相为水,如牛奶等。 (2)油包水型:以W

7、/O表示,内相为水,外相为油,如原油等。 (3)多重乳状液:以W/O/W或O/W/O表示。鉴别方法有HLB理论PIT理论法4.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答:乳状液的稳定性因素有界面张力,界面膜的性质和界面电荷与分散的粘度。5.润湿过程分为哪三类 答;润湿过程有接触湿润(沾湿),浸入湿润(浸湿)和铺展湿润(铺展)。6.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答: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有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自修复作用和界面膜的性质与气体的透过性以及表面电荷。7.简述泡沫的消除机理 答:常用的消泡剂都是易于在溶液表面铺展的有机液

8、体。他在溶液表面铺展的时候,会带走邻近表面层的溶液,使液膜局部变薄,直至破裂,达到消泡作用。一般情况下,消泡剂在液体表面铺展越快,液膜变得越薄,消泡作用也越强。一般能在表面上铺展,起消泡作用的液体,起表面张力较低,易吸附在溶液表面,使其表面局部张力降低,铺展自此局部开始,同时带走表面液体。使液膜变薄。,泡沫破坏。1.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 答: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包括表面张力,吸附作用,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长,以及加溶作用,和乳化与起泡作用,粘附强度。2.阐述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与絮凝的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