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1

中国近代文学1

ID:40253058

大小:184.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7-29

中国近代文学1_第1页
中国近代文学1_第2页
中国近代文学1_第3页
中国近代文学1_第4页
中国近代文学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文学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文学1840-1919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家(1840-1919)一、发韧期: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龚自珍、魏源、洪秀全、曾国藩《品花宝鉴》、《荡寇志》二、发展期:19世纪7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1894)黄遵宪、严复、康有为《三侠五义》、《海上花列传》三、繁荣期: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1911)谭嗣同、夏曾佑、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秋瑾、王国维、柳亚子《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洪秀全演义》四、低潮期和新文学萌芽期: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李大钊、鲁迅、胡适、陈独秀呼唤改革的爱国诗人:龚自珍(1792-1841)己亥

2、杂诗(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22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魏源(1794-1857)《四洲志》(林则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1814-1864)诫曾玉璟迷途既返速加鞭,振起雄心赶向前。尽把凡情丢却去,方能直上九重天。毁冯云山书馆中偶像神天之外更无神,何故愚顽假作真!只为本心浑天却,焉能超出在凡尘。“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1854-1921)1、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

3、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2、《天演论》,对戊戌变法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起了打击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经世致用的“儒学大师”:曾国藩(1811-1872)“办事兼传教之人”(杨昌济)“旷世难逢天下才”(李鸿章)“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梁启超)“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毛泽东)“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蒋介石)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康有为(1858-1

4、927)开创则更新百度,守成则率由旧章。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诗界革命”者:梁启超(1873-1929)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sun)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

5、国说》)维新变法的先驱:谭嗣同(1865-1898)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悼亡诗李闰盱衡禹贡尽荆榛,国难家仇鬼哭新。饮恨长号哀贱妾,高歌短叹谱忠臣。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惨澹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民主革命志士:“鉴湖女侠”秋瑾(1877-1907)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满江红小住京华

6、,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快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雪?劝吾侪今日,各自努力。振拔亟须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那弓鞋、三寸太无力,宜改革。“吾手写吾口”的爱国诗人:黄遵宪(1848-1905)夜起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7、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中西合璧的文论大家:王国维(1877-1927)《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或《蝶恋花》)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民主革命诗人:柳亚子(1887-1958)吊鉴湖秋女士恶耗惊传痛哭来,吴山越水两堪哀!未歼朱果留遗恨,谁信红颜是党魁!缺陷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