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逻辑思考与因应对策

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逻辑思考与因应对策

ID:40253122

大小:7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29

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逻辑思考与因应对策_第1页
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逻辑思考与因应对策_第2页
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逻辑思考与因应对策_第3页
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逻辑思考与因应对策_第4页
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逻辑思考与因应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逻辑思考与因应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逻辑思考与因应对策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健2011年11月讲三个问题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因由思考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思考三、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因应对策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因由思考(一)教育衔接与课程衔接的逻辑比较(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的逻辑必然(一)教育衔接与课程衔接的逻辑比较中、高职教育衔接与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上位概念,后者是下位概念;前者是讲整体衔接、全面衔接,后者是局部衔接、重点衔接。教育的衔接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衔接,是外延较宽、边界较广的泛在的衔接,涉及中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此次论坛提出的7项优化衔接、协调发展的

2、专题,足见它是一种整体性的全面对接。课程衔接则是一种局部的、子项的衔接,是外延较窄、边界明晰的具在的衔接。从二者的关系看,教育衔接为课程衔接提供大的环境,课程衔接为教育衔接提供具体的内容和支撑。(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的逻辑必然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和核心。1、课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姜大源先生指出:“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最终必然要归结到课程的发展与改革。”2、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课程是学生花钱上学购买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对学生来说,选准专业固然重要,但每天接触最多、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还是一

3、门门具体的课程,它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直接的现实性。3、课程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之间的桥梁,其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胜任职业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为涉世就业创造条件。如果学生三年的课程学完了,相应的职业能力却没有建构起来,那就是课程的最大失败。4、中高职课程存在的问题急需通过衔接整合加以化解。正如《意见》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这就

4、从反面强调了衔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思考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由来已久,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较早时候,一是由于人才短缺,中职生的就业“消化力”较强,毕业即就业,衔接问题并不是很突出;二是经济的发展还以低端产业为主,智能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服务型产业比例还比较小,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不是很紧迫。三是缺乏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提前布局、前瞻筹划。因而课程的优化衔接问题,一直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延宕至今,累积了不少问题。有四方面问题(一)课程标准厘定不清(二)课程内容重复严重(三)课程结构因循陈规(四)课程教材一仍旧律(一)课程标准厘定不清徐国庆博

5、士认为:“课程标准是对某门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及教材编写与实施要求等要素的规定,是重要的课程文件。”[3]我们认为: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目标标准、内容标准和结果标准的统一。目标标准是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的是国家意志和社会期望对人才标准的统整;内容标准是输入性的,主要明确“学什么”的问题,即应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等;结果标准是输出性的,主要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什么水平和程度”。而我们存在的问题一是课程目标随意性大。缺乏深入研究思考,往往根据要求随意编写,凑上几条,并不能清楚地界定出有效目标,当然也就难以据此进行教材编写或授课。在实践中,这种随意性的课程目标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6、,甚至没有几位老师在教学中能记住所定的教学目标,目标的无效和虚化现象十分普遍。二是就中高职课程衔接来看,缺乏有机的衔接连贯,“两张皮”现象严重。中职与高职在课程标准上缺乏对接,“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导致你教你的,我教我的,缺乏沟通整合机制。有“高职教师:对中职教学内容是否了解”的调研表明:了解较多占10.17%;了解一点占51.69%;一点不了解占38.14%。[4](二)课程内容重复严重缺乏沟通整合与避复机制的中高职课程必然导致内容的重复。一是科目重复。即所开出的课程重复雷同。如中高职旅游专业教学都开设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法规等课程,选用的教材也基本雷同。有研究者指出

7、,“特别是财经类、管理类等专业相同率达80%以上。”[5]这就意味着在许多中职学过的课程,到了高职还必须重修这些课程。二是内容重复。在对一些中高职院校名称相同的课程进行对比后发现,课程内容重复率不下30%,甚至高达60%。而老师又不了解这些课程重复的状况,缺乏对教材的处置,只能照本宣科,一任重复继续。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学习浪费,降低了学习效率。(三)课程结构因循陈规课程结构包括课程体系结构以及单一课程的内部结构两种。体系结构是指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比如基础课、专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