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课件

《香菱学诗》课件

ID:40253926

大小:7.57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7-29

《香菱学诗》课件_第1页
《香菱学诗》课件_第2页
《香菱学诗》课件_第3页
《香菱学诗》课件_第4页
《香菱学诗》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菱学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香菱学诗三元中学刘帝1曹雪芹与《红楼梦》2作者介绍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3作者曹雪芹大约生于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卒于1763或1764年,他生于富贵,长于衰落,生前贫病交加,爱子夭折,“泪尽而死”。《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写。4曹雪芹塑像 作者传为其徒弟德荣5《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

2、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前80回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部分初稿,但没有流传下来。6曹雪芹画像曹雪芹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7《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________。它以______四大家族为背景,以__________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

3、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_____之称。8《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

4、、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9《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

5、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10香菱:原名“英莲”,,这“英莲”。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甄士隐之独生爱女。幼时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被薛蟠买为妾。此时因薛蟠外出,香菱得以随宝钗住进大观园。11后来被折磨而死,她的命运也真“应怜”了.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之首,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强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

6、悲剧性更为强烈。12《红楼梦》人名谐音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贾雨村,甄世隐——假语存,真事隐贾化——假话贾政——假正贾链——“假廉”冯渊——逢冤甄英莲——甄应怜秦可卿——情可钦詹会——沾惠霍启——祸起王仁(巧姐舅)——忘仁卜固修——不顾羞卜世仁(贾芸舅)——不是人单聘仁——善骗人13整体感知课文14本文节选自《红楼梦》题目是编者加的,能否改为“黛玉教诗?”为什么?151.本文主人公是: 2.指导她学诗的主要老师是: 3.次要老师是: 4.评价鼓励者还有:香菱黛玉(颦儿)宝钗宝玉、探

7、春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16从文中可以看出香菱是怎样一个人?(试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性格)思考研讨:17全文情节结构一、(1):写香菱拜师学诗。二、(2—3):写香菱一边学杜诗,一边尝试作诗。三、(4—9):写香菱学有所成。18香菱的前两稿写得怎样?只是说月儿美丽而明亮,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黛玉评价: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用铺陈手法表现月色很美,但没有把自己放到诗中去,缺乏感情和立意。黛玉评价: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宝钗评价: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

8、”字倒还使得。19你想知道香菱作的第三稿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20译诗: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它的外貌是那样娟秀,背面却是那样清寒。皓月千里,处处传来妇人捶衣之声。半轮明月在天,雄鸡高唱,已是五更将残。披绿蓑的江上游子月下闻笛,引发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思妇楼头倚栏望月,是因难以成眠。看到人间浓重的离情,嫦娥不禁自问:为什么不让离人团聚,永不分离呢?21仔细品味,说说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