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知识

外科护理学知识

ID:40260203

大小:10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29

外科护理学知识_第1页
外科护理学知识_第2页
外科护理学知识_第3页
外科护理学知识_第4页
外科护理学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科护理学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1、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及手术等并发的感染。2、外科感染特点:混合感染;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发展后可导致化脓、坏死。3、外科感染分类:1)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非特异性致病菌引起。通常先有急性炎症反应,继而形成局部化脓,特异性感染。2)按感染病程分类:急性感染3周以内、慢性感染超过2个月、亚急性感染介于两者之间。4、特异性感染:指由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2、、炭疽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特异性致病菌引起的感染。5、条件性感染:通常条件下非致病菌或致病力低的病菌,由于数量多和毒力增大或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的感染为条件性感染,又称机会性感染。6、二重感染:在应用光谱抗生素或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过程中,原有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则大量繁殖可引起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7、感染的转归:炎症局限、炎症扩散、转为慢性炎症。8、感染临床表现:急性炎症有红肿热痛和局部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体表脓肿形成后,触之有波动感。9、外科感染的处理原则:消除导致

3、感染的病因和毒性物质及坏死组织;积极抗感染;提供营养支持,增强抗感染和组织修复能力。10、全身性感染: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中毒症状,通常指脓毒症和菌血症。11、脓毒症:是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12、菌血症:指在脓毒症的基础上,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称为菌血症。13、全身感染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各种化脓性感染、长期静脉内留置导管、不恰当的使用激素。主要诱发因素: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或)机体抵抗力低下。14、革

4、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脓毒症较严重,其临床特点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微循环瘀滞而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三低现象——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早期即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填空】15、全身性感染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有原发感染病灶、全身炎性反应和器官灌注不足。16、全身感染处理原则:早期、联合、足量、有效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时处理原发感染灶;支持治疗;对症治疗。17、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为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发作期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基础上呈阵发性的强烈痉挛,苦笑面容。青霉素和甲硝唑对抑制破伤风杆菌最为有效。(九)1、损

5、伤临床表现:1)症状:疼痛、发热,一般不超过38.5℃、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2)体征:生命体征不稳定、创口和出血、压痛和肿胀、活动或功能障碍。2、损伤按皮肤完整性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3、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指损伤后,由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大量儿茶酚胺及其他炎性介质的释放、疼痛、精神紧张和血容量减少等因素引起体温、心血管、呼吸和血细胞等方面的异常。4、损伤处理原则:优先抢救生命,再恢复机体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5、通常在伤后6~8小时内实施清创术可达Ⅰ期缝合;污染较重或处理时已超过8~12

6、小时的伤口做Ⅱ期缝合。有开放性伤口者,在伤后12小时内注射破抗1500U。Ⅰ期缝合的伤口在术后2~3日换药一次。6、挤压综合征:凡肢体受到重物长时间挤压致局部肌缺血、缺氧改变,继而引起肌红蛋白血症、肌红蛋白尿、高血钾和急性肾衰竭为特点的全身性改变,称为挤压综合征。应遵医嘱应用碳酸氢钠及利尿剂,防止出现急性肾衰竭。7、烧伤按深度分类:Ⅰ度(表皮)、浅Ⅱ度(真皮浅层)为浅度烧伤,深Ⅱ度(真皮深层)和Ⅲ度(全层皮肤或更深)则为深度烧伤。8、烧伤面积分类:中国九分法:头3面3颈也3;手5前6(双)上臂7;前后躯干各13;还

7、有会阴计作1;双臀5,双足7;小腿13,大腿21。手掌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1%。儿童头面颈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计算】9、烧伤分期:急性渗出期(休克期),烧伤后48h内最大危险是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感染期、修复期。10、急性感染期深度烧伤可致烧伤创面脓毒症,常发生在伤后2~3周。11、烧伤临床表现:1)症状:疼痛、休克、发热,2)体征:Ⅰ度烧伤又称红斑烧伤,表现为皮肤红斑,轻度红肿,干燥无水疱,2—3天内症状消退。浅Ⅱ度烧伤: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泡壁较薄、内含黄

8、色澄清液体、去疱皮后,创面基底潮红、湿润、水肿,感觉过敏,局部温度增高。深Ⅱ度烧伤:表皮下积薄液或水疱较小,疱壁较厚,去疱皮后,创面稍湿,基底苍白与潮红相间,痛觉迟钝,有拔毛痛,局部温度略低。Ⅲ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可达皮下、肌或骨骼。创面无水疱,无弹性,干燥如皮革样或呈蜡白、焦黄色甚至炭化成焦痂。吸入性烧伤。12、烧伤处理原则:现场急救、防治休克、疮面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