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物形态研究

仿生物形态研究

ID:40268707

大小:8.59 MB

页数:141页

时间:2019-07-29

仿生物形态研究_第1页
仿生物形态研究_第2页
仿生物形态研究_第3页
仿生物形态研究_第4页
仿生物形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仿生物形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仿生物形态研究工业设计系张鑫韬目录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二章仿生设计的方法第三章仿生设计的程序第四章仿生物形态的造型设计第五章仿生物形式美感的造型设计第六章仿生物功能的造型设计第七章仿生物结构的造型设计第八章仿生物表面肌理与质感的造型设计第九章仿生物色彩的造型设计第十章仿生物意象的造型设计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一节关于仿生一“仿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鱼刺——骨针二“仿生”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鸟类——会飞的木鸟(“木鸢”,鲁班)、风筝鱼类——造船(鱼形)、木浆(鱼鳍)、橹和舵(鱼尾)随风转动的飞蓬草——轮子(“见飞蓬转而知为车”)鸟巢——树屋第一章仿

2、生设计概论第一节关于仿生三“仿生”是人类精神的寄托和归宿1从人类早期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古代文明中的陶瓷、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和染织、家具、建筑等的装饰都采用了大量的动、植物形态。四“仿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生存方式2中国传统文化:平民百姓家孩子的虎头鞋、麒麟锁、五毒肚兜(蛇、蜘蛛、蝎子、蜈蚣、壁虎),民间艺人的鸳鸯刺绣、蝴蝶蜡染、团花剪纸等;祖宗祭祀、宫廷礼仪、诗词歌赋、宗教传说中都有“仿生”。仿生的工具和技术、仿生的建筑和艺术、仿生的习俗与文化现象、仿生的思维和意识等。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二节关于仿生学一仿生学的概念1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

3、统的结构和性质,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思想观念及工作原理的科学。2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60年9月。3仿生学属于生物学中“应用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生物学、数学和工程技术学相互渗透而结合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二仿生学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仿生学的研究内容和领域涉及面很广,如电子仿生、机械仿生、建筑仿生、化学仿生、人体的仿生、分子仿生、宇宙仿生、管理仿生等。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二节关于仿生学三仿生学的研究方法1根据工程技术的目标、任务进行生物相关性的基础研究,或者以生物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为启示和基础筛选出对其他科学技术有意义有价值的内

4、容;2对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综合,并提炼、概括出相关理论和概念,揭示内在规律,建立数学模型;3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具体模拟研究、试验制造的应用研究阶段,最终创造出人工化的成果。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二节关于仿生学四仿生学的意义1仿生学与其他学科和技术的相互促进拓展了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领域,推动了科学技术向更快、更高的方向发展;2仿生学的概念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开始对人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参与到人和自然共生这个哲学命题的认识和反思。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三节关于仿生设计一仿生设计的基础1仿生设计强调“仿生”的概念;2仿

5、生设计基础构成的核心是工业设计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3仿生设计还需要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的支持。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三节关于仿生设计二仿生设计的内容1仿生物形态的设计2仿生物形式美感的设计3仿生物功能的设计4仿生物结构的设计5仿生物表面肌理与质感的设计6仿生物色彩的设计7仿生物意象的设计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三节关于仿生设计三仿生设计的原则1仿生设计首先要遵循工业设计的以下原则:⑵功能性;⑶经济性;⑷创造性;⑸需求性;⑴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⑹系统性;⑺资源性。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三节关于仿生设计三仿生设计的原则2对仿生设计来说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6、⑵设计的创造与再创造;⑶设计的多义性。⑴设计的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三节关于仿生设计四仿生设计的发展1早期的仿生设计受到材料、工艺和审美观的制约与影响,带有明显的样式主义风格和工艺美术特征,更多是具象性的模拟和抽象性的装饰,而且含有丰富的象征意义;2现代设计本身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使得仿生设计更强调对生物的科学性和技术性的表现,同时仿生设计也为科学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思想观念和研究课题;3随着多元化设计时代的到来,生态设计、系统设计、后现代设计等设计思潮与观念使仿生设计更多的通过产品形态语言、通过联想与象征等方式表现产品

7、个性形象、个性特征、独特的美感和意义。第一章仿生设计概论第三节关于仿生设计五仿生设计的意义1仿生设计使现代工业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的个性化需求;2仿生设计促进现代工业设计观念的更新与发展。第二章仿生设计的方法第一节仿生设计的思维方法一仿生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特征1跃迁性;2独创性;3易读性;4同构性。第二章仿生设计的方法第一节仿生设计的思维方法二仿生设计的思维类型1发散思维;2聚合思维;3逆向思维;4联想思维;5灵感思维;6模糊思维;7概念思维。第二章仿生设计的方法第二节仿生设计的认知心理与方法一形态认知的生理与心理基础1对形态心理的理解

8、与认识是基于人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主要有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的作用。2对形态的心理感应是复杂的,但人对特定事物的形式和类别具有一定的认知印象,有时这种固定认知印象回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