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诊疗常规

艾滋病诊疗常规

ID:40275994

大小:32.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30

艾滋病诊疗常规_第1页
艾滋病诊疗常规_第2页
艾滋病诊疗常规_第3页
资源描述:

《艾滋病诊疗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艾滋病诊疗常规(摘自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年版))一、概述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经以下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和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时和哺乳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HIV感染高危人群有:男同性恋者、静脉注射药物依赖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艾滋病的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艾滋病期主要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2、HIV/AIDS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HIV抗体、HIV核酸、CD4+T淋巴细胞、HIV基因型耐药检测等。HIV1/2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HIV核酸定量(病毒载量)检测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判断疾病进展、临床用药、疗效和预后的两项重要指标;HIV基因型耐药检测可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的选择和更换提供科学指导。艾滋病经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治疗,能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患者获得正常的期望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HIV的传播,预防母婴传播。

3、二、临床表现与分期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与HIV相关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参照2001年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艾滋病的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1、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部分感染者出现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

4、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同时CD4/CD8比值亦可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轻度WBC和PLT减少或肝功能异常。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感染者免疫系统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同时具有传染性。3、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

5、计数明显下降,多为<200个/μL,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质量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疒间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1)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2)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3)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三、诊断标准诊断原则: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同性恋或异性

6、恋者有多个性伴侣史,配偶或性伴侣抗-HIV阳性、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抗HIV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职业献血员(特别是有单采血浆还输入血球者)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诊断HIV/AIDS必须是抗HIV阳性(经确证试验证实),而HIVRNA和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HIV/AIDS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窗口期”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HIV感染。1、急性期 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

7、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2、无症状期 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HIV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即可诊断。3、艾滋病期 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下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艾滋病;或者HIV抗体阳性,而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2)腹泻(大便次数多于3次/d),>1个月;(3)6个月之内体质量下降10%以上;(4)反复发作的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肺孢子菌肺炎(

8、PCP);(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9)深部真菌感染;(10)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3)弓形虫脑病;(14)青霉菌感染;(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16)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