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练习】《咬文嚼字》(语文人教版必修5)

【培优练习】《咬文嚼字》(语文人教版必修5)

ID:40278900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0

【培优练习】《咬文嚼字》(语文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培优练习】《咬文嚼字》(语文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培优练习】《咬文嚼字》(语文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培优练习】《咬文嚼字》(语文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培优练习】《咬文嚼字》(语文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优练习】《咬文嚼字》(语文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培优练习河北省曲周一中谢建芳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如梦令·春景(秦观①)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词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红花无声地、迅速地飘落。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南唐李璟《山花子》有“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句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2、首二句描写春光。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的美好。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了,显得那样的轻柔,那样的令人伤感。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为点睛之笔。诗人感叹春色渐老,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既有怀人心绪,也有相思之情。构思新颖,语言通俗,工丽含蓄。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程泌①天池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恨奋难论。却似长江万里

3、,忽有孤山②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望淮阴,兵冶处③,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④。三拊当时顽石⑤,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注】①程进(1164-1242),南宋词人,辛弃疾好友,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②多景楼所在的京口(今江苏镇江)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时二山屹立在长江之中。③《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此伐,渡江,“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④士雅是祖逖的字,刘琨是祖逖的好友。④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相传诸葛亮曾坐

4、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写天地本来没有边际,是谁将南北分开?一个“本”字,传递出词人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谁分”二字问得尖锐而强烈。B.这首词一、二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三、四句写出词人因南北分裂、中原沦丧而“恨”,明确地回答了"南北竟谁分”的问题。C.上片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比作“水晶盆'写出了长江被金、焦二山点破、不复完整的视觉感受。D.下片写登楼而望.看到祖逖北伐时冶铸兵器的旧迹;入寺而游,拍打相传诸葛亮曾坐过的顽石,词人追拥历史,用典抒情

5、。E.词的下片结尾两句,描绘了孟夏时节的一场大雨,洗去了北方昏结的尘沙。既点明时令,又以景结裔,含蓄蕴籍。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B.颔联中,“眼前直下三千字”中的“三千字”并非确数,而是极言诗人在读书时贪多贪快,走马观花。C.颈联下句用自然景象作比,说读书能

6、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D.尾联运用反衬手法,以游手好闲的贵公子反衬读书人,突出读书人书房给人四季如春的精神愉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5.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B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

7、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B项无伤感;E项不通俗,是典雅。故选BE。2.BE【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题中,综合分析各选项可知:B.“明确地回答了……问题”错误,三、四句并不是对一、二句问题的回答;E.“描绘了孟夏时节的一场大雨,洗去了北方昏暗的尘沙”错误,结尾两句是想象。故选BE。3.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主旨及思想情感

8、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诗歌,然后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然后根据各个选项具体内容进行判断,也可采用排除法。本题中B项,“贪多贪快,走马观花”错误,这里写的是读书之快,表现的是诗人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故选B。4.“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做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