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千克和克》(数学苏教版三上)

【教学设计】《千克和克》(数学苏教版三上)

ID:40282163

大小:19.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30

【教学设计】《千克和克》(数学苏教版三上)_第1页
【教学设计】《千克和克》(数学苏教版三上)_第2页
【教学设计】《千克和克》(数学苏教版三上)_第3页
【教学设计】《千克和克》(数学苏教版三上)_第4页
【教学设计】《千克和克》(数学苏教版三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千克和克》(数学苏教版三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一课时《认识千克》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房新亮教材分析教材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物体轻重的概念,再认识各式各样的秤,接着引出质量单位千克,让学生体会到千克的建立是日常生活中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然后通过观察秤面和相关的物品认识1千克,再让学生试着称1千克的大米,拎一拎,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

2、合作交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教学难点】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课前准备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熟悉

3、的购物情境,从生活实际引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二、学习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

4、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3)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4)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设计意图】:

5、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等活动以及观察、操作、合作、思考的过程,亲身经历和体验、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逐步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深化对千克的认识。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2.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交流

6、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4.“你知道吗?”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设计意图】:把知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练习设计趣味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数学活动中,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应用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

7、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设计意图】:通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了解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成数学日记,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数学知识,进一步增强对千克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更广阔的数学课堂中学习、探索、体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二课时《认识克》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房新亮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克的认识以及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两部分。教材先从食品包装袋上标明的计量单位“克”引出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

8、克作单位,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然后认识大小不同的砝码,再实际掂一掂2分硬币等物品,丰富对1克的感知。教学目标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指导学生进行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