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说课稿(物理沪科高一上册)

【文档】《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说课稿(物理沪科高一上册)

ID:40284171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30

【文档】《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说课稿(物理沪科高一上册)_第1页
【文档】《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说课稿(物理沪科高一上册)_第2页
【文档】《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说课稿(物理沪科高一上册)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档】《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说课稿(物理沪科高一上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5自由落体运动说课教案孙晓欢一、开场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这节内容对于还未接触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物理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通过这节的学习,使学生会更深的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也试着用科学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我选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必

2、修一”中,在教学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二、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本节课的学习,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运动学的继续,是学生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编者通过对物体的简单初步的描写,引导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了初步了解,进一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感性知识基础、接触较广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较易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目的及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和性质;(2)掌握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

3、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究知识能力;(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实验和课本中的小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作到师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并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

4、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四、教学难点教学与重点因为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生也是刚刚接触运动学知识的阶段,在内容上比较简单,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规律的得出对于初学者在理解上相对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是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五、优化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的特点及在本章中的重要地位,我想应该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讲解相结合的手段,并参杂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使简单的问题即有深度又容易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六、教学过程首先:通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落体现象,以及生

5、活或是生产中用到的一些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引入新课,同时用演示实验来形象的说明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在说明这个问题时,我认为要从多方面来讨论,虽然说自由落体运动表面上学习很容易,但这个问题要注意的方面很多,所以,我用生活中的小实验来进行对比,说明这个问题。(说明实验)其次:由于受生活中思维定势的干扰,即轻物体和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下落、谁下落的快的问题是要详细说明的,我在引入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后,用实验说明结论,在这里我是用牛顿管实验和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来说明的,通过这两个实验,便能让学生

6、从实践中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及重力加速度,同时结合前面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和运动规律,便于学生很好的理解。地球是一个很大范围,在这个大的范围内,重力加速度在不同的地点又是不同的,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书中的表格来自己总结和归纳出结论来。最后:让学生明白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一个特例,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课后习题和测人的反应时间作为本节的作业。七、板书设计条目

7、式八说课综述落体运动和生活密切相关,但物理的学习是要求科学和严谨的,要用实验来排除生活中思维定势的干扰,所以我们在讲解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要用实验证明理论,还要让学生明确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不是一回事,在我们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提高,要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