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地区分布

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地区分布

ID:40285256

大小:1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7-30

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地区分布_第1页
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地区分布_第2页
资源描述:

《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地区分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地区分布  一、风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及土地生产力水平降低的环境退化过程。风蚀荒漠化也称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在所有荒漠化类型中占据土地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沙尘暴是一种在风蚀荒漠化分布区常见的天气现象,是衡量一个地区荒漠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形成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沙尘暴在我国境内的源地主要位于西北

2、地区及内蒙古的西部、中东部,与我国风蚀荒漠化的分布地区基本一致。  二、水蚀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是指在地貌、植物、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影响下主要由水蚀作用造成的荒漠化,其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及一些山脉的山麓。依地质背景之不同,水蚀荒漠化可分为土漠化和岩漠化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北方中部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沙地南侧的黄土分布区等,后者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北部、辽宁西北部的基岩山区。  属于土质荒漠化的红色荒漠化(红漠化)是指我国南方的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被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以地表出现劣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由于地表的红壤已被暴雨

3、重刷殆尽,地面的红色母岩已完全裸露,红漠化严重的地区寸草不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丘陵”。  三、盐渍荒漠化  盐渍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高温干燥、蒸发强烈,土壤中上升水流占绝对优势,淋溶和脱盐作用微弱,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盐碱化土地的过程。盐渍荒漠化比较集中地连片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也有大面积分布。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惟有依靠地表水灌溉才能发展农业。  四、冻融荒漠化  冻融荒漠化是指在昼夜或季节温差较大的地区,在气候变异或

4、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出现结构被破坏或质量下降,造成植被减少,土壤退化的土地退化过程。  冻融荒漠化是我国温度较低的高原所特有的荒漠化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