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昌平模式

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昌平模式

ID:40305786

大小:6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30

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昌平模式_第1页
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昌平模式_第2页
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昌平模式_第3页
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昌平模式_第4页
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昌平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昌平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昌平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北京市近郊区农民的土地占有量正迅速地向“零”逼近。据北京市政协张嘉兴常委提供的统计数字:2000年以前,北京市每年建设用地为1000—1500公顷;2000年以后,每年增加到5000公顷左右。到2003年底,朝阳区来广营乡实有耕地面积已经减少到904亩,人均可耕地面积只有0.12亩。这就意味着,“农民”的社会身份只起着象征性的作用。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城市化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变迁的过程,大部分土地用途被改变亦是不可避免的。当农民的失地失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性因素时,我们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白坊村率先突围  面对城市化对农用土地

2、的不断“蚕食”和失地农民因为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满引起的社会问题,昌平区选择了白坊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第一批试点对象。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将全村估价后的全部资产量化为股权,然后拿出70.8%的净资产量化为个人股,按全村户籍和村民劳龄配置股权  对农民来说,丧失劳动力远比失地更可怕。但2007年11月12日,72岁的李兰英对《中国财富》说:“以前我们老夫妻俩种一亩多地,不算人工,一亩收入不过七八百元。而现在没有劳动能力了,赚的钱反而比以前多了,土地入股好。”  李兰英是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北郝庄村的村民。随同记者采访的昌平区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北郝庄村只是昌平区实

3、行土地股份制中的一个,到目前为止,全区进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共40多个村,涉及12个镇(街道),已经完成改革24个村,其余16个村的改革工作正在稳步进行。已经完成改革的24个村中,北七家镇的白坊村被视为“土地股份制”的典范。  白坊村位于昌平区和朝阳区结合部,距离它不远的,就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居民住宅区——号称亚洲最大社区的天通苑,占地7819亩,涉及昌平区2个镇的7个村。  按照国家目前政策规定,土地补偿费每亩最高不超过产值的30倍。如以小麦亩产1000斤,价值1000元计算,最高也就是3万元。显然,用这点钱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是不够的,于是造成了农民不断的上访。据昌平区信访部门统计

4、,90%以上的上访农民对征地补偿少、保障机制不足感到不满。  2003年,昌平区决定从土地征占这个矛盾的焦点问题入手。由于白坊村有着毗邻天通苑的400多亩土地,还有新建的756套商业楼的经济优势,又处于城乡结合部,土地大量流转,对毗邻的平原镇和山区镇有借鉴意义,区领导决定以白坊村为试点,开始进行第一批产权制度改革。  很快,由当时的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李福忠亲自带队,区体改办、区农委、经管站等部门联合成立了白坊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2003年4月,白坊村会计、统计和村民王银、王荣等8人,组成户籍清查小组。在镇派出所,他们逐一核实本村人口,通知本人确认,然后张榜公布,出现差错,及时改

5、正。两个多月后,经三榜定案,并经户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户籍清查小组确定白坊村有1315名股民。  清查的结果显示,村里主要资产包括:404.72亩农用地,700多套新商品房(2001年,白坊村曾与一开发商签订征地协议,共征用白坊村2300多亩土地,白坊村村民以每平方米1800元的价格购买建成的商品房),4.6万平方米商业楼,1131名在册人口。  其他的资产,经北京德平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后得出,截至2003年5月31日(评估基准日),白坊村资产总额为约3.7亿元(含土地经营权价值),负债总额约1.9亿元,净资产总额约为1.8亿元。预提村民租房补助费、生活费874万元后,净资产总额约为1

6、.7亿元。  1.7亿这个结果,没有人提出异议。1315位股民与1.7亿元资产,直接相除就可以得出每个人的股份、改革工作就到此结束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003年4月18日下发的1号文件,按照股份制的原则,白坊村将估价后的资产全部量化为股权。其净资产的70.8%量化为个人股,其余29.2%的资产为村集体所有。而个人量化配股的份额以户籍和劳龄为依据,分为劳龄股和户籍股两部分。其中,劳龄股占个人股的90%,总额约1亿元,劳龄的计算年限是从1956年到2003年4月30日期间。  白坊村的农民马清、周正祥都60多岁了,按照人口劳龄清算结果,两人

7、劳龄均为45年,是白坊村劳龄最长的人。自2003年8月白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以来,两位老人在2004年1月和2004年7月预支分红后,每人都拿了10546元红利。  不到一年的时间,收入超过10000元,这就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后,白坊村股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这第一笔的分红来自于白坊村的“第一桶金”——通过经营,用天通苑占地补偿款购置的4万平方米商业用房获取的房租。  “单纯依靠商业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