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人教)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人教)

ID:40313276

大小:208.5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30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人教)_第1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人教)_第2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人教)_第3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人教)_第4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人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消化和吸收》(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消化和吸收》教学模式介绍: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设问做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消化和吸收。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

2、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从

3、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章第2节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知道人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相互联系,而且为学习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4、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此前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对身边的事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富有集体荣誉感,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观察图片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掌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及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概括总结的能力。4、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解读曲线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观察、资料分析、实际观察掌

5、握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探究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与消化和吸收有关的结构,认同小肠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2、通过本节课学习,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及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教师准备:

6、实验“口腔的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的用具;馒头、刀、消毒棉絮、镊子、烧杯、试管、碘液等;4、学生准备:一小块馒头;收集有关肝脏和阑尾的知识;有关胆固醇的知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由图片导入一家三口的对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图中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消化和吸收。二、目标导学“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

7、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怎样“教”呢?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目标意识驱使下,产生永恒的“内驱力”。显然,“导学”环节就成为“六环节”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堂课中“时间篇幅”最长的一段。【目标分解】1、消化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食品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3、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有哪些?三、导思点拨在目标导学环节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起到加强印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

8、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符合“认知——思考——再认知”的认知规律。【讲授新知】教师讲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内呢?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那什么叫消化呢?(学生看书回答)消化的概念:食物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