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ID:40319921

大小:54.8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31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_第1页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_第2页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_第3页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_第4页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11页仅供参考[整理]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最初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400多年。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子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坍塌,形成天然聚湫,后经加工而

2、形成高60米、淤地800余亩的淤地坝。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山西省《汾西县志》: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19年)“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淤地坝在清代已引起官方的重视,据《续行水金鉴》卷十一记载,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陕西监察御史胡定在奏折中呈“黄河之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中条山一代涧中,请令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水发,沙滞涧中,渐为平壤,可种秋麦。”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在1922年所著《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一文中指出:“皆

3、渭沟洫可以容水,可以留淤,淤经渫取可以粪田,利农兼以利水,予深赞斯说。”又说:“治水之法,有以水库节水者,各国水事用之甚多。然用于黄河,则未见其当,以其挟沙太多,水库之容量减缩太速也。然若分散之为沟洫,则不啻亿千小水库,有其用而无其弊。且有粪田之利,何乐而不为也。”1945年黄委会批准关中水土保持试验区在西安市荆峪沟流域修建淤地坝一座,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淤地坝。第10页共11页仅供参考[整理]淤地坝技术最显著的作用是蓄水拦沙。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对70年代以来不同水土保持措施

4、减少入黄泥沙研究资料分析,通过淤地坝建设减少的入黄泥沙量占各种措施拦沙总量的61%。淤地坝建设不仅大大减少了入黄泥沙量,而且所淤出的土地比较肥沃,通过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基本上可以成为每亩年产400~600kg粮食的高标准农田,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过去到处开荒、广种薄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粗放式种植方式,代之以精耕细作、少种多收、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集约化种植方式,以较少的土地生产出一定的粮食,保证当地农民的基本口粮,为退耕还林(草)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地实现“林草上山,米粮下川”。1

5、、黄土高原--第四纪以来由深厚黄土沉积物形成发育具有特殊地貌类型的自然区域。2、黄土丘陵--以黄土高原侵蚀切割形成由梁、峁、丘陵和沟谷组成的地形。3、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定义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4、土壤侵蚀强度--以单位面积

6、和单位时段内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通常用土壤侵蚀模数作为衡量侵蚀强度的大小指标,分级标准如下:Ⅰ微度侵蚀:侵蚀模数1000t/km2?a或年平均流失厚度0.8mm.Ⅱ轻度侵蚀:侵蚀模数1000~2500t/km2?a或年平均流失厚度0.8~2mm.Ⅲ中度侵蚀:侵蚀模数2500~5000t/km2?a或年平均流失厚度2~4mm。第10页共11页仅供参考[整理]Ⅳ强度侵蚀:侵蚀模数5000~8000t/km2?a或年平均流失厚度4~6mm。Ⅴ极强度侵蚀:侵蚀模数8000~1500

7、0t/km2?a或年平均流失厚度6~12mm。Ⅵ剧烈侵蚀:侵蚀模数15000t/km2?a或年平均流失厚度12mm.5、淤地坝--在多泥沙沟道修建的以控制沟道侵蚀、拦泥淤地、减少洪水和泥沙灾害为主要目的沟道治理工程设施。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6、骨干坝--为提高小流域坝系的抗洪能力,减少水毁灾害,在沟道中修建的控制流域面积为3~8km2,库容为50~500万m3的控制性缓洪拦泥淤地工程。骨干坝设计和校核洪水标准应比照小水库的相应标准确定,应有坝体、

8、放水工程和溢洪道“三大件”组成。其控制流域面积要按照流域水土流失强度确定:侵蚀模数大于15000t/km2?a的Ⅵ剧烈侵蚀区,单坝控制流域面积不得超过3km2,;侵蚀模数8000-15000t/km2?a的Ⅴ极强度侵蚀区,单坝控制流域面积不得超过5km2,;侵蚀模数小于8000t/km2?a的Ⅳ强度侵蚀区,单坝控制流域面积不得超过8km2.骨干坝等别划分及设计标准7、中型淤地坝--一般指坝高15~25m,库容为10~50万m3,设计洪水标准20-30年一遇,校核标准50年一遇;淤地面积2~7h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