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

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

ID:40327500

大小:50.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31

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_第1页
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_第2页
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_第3页
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_第4页
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8页仅供参考[整理]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1概述宝日希勒第一煤矿隶属于宝日希勒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该矿始建于1982年,设计年产量为45万t,1985年1月投产。该矿主要运输大巷、主胶带运输巷、回风巷全部布置在煤层中,矿井原设计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矿井投产时回采工作面采用分层开采,矿井没投产巷道内煤炭就开始自然发火,回采工作面采完一分

2、层,二分层刚开采,采空区及采煤工作面前后顺槽就开始自然发火;矿井从1985年投产到1989年底,井下所有的巷道全部被火区和高温点包围着。井下火区总数多达38处之多,有的几个火区已经连成一片。1989年12月,由于井下车场自然发火严重迫使矿井停产半年。因煤层自然发火影响冻结可采煤炭75万t,致使矿井生产和经营走向低谷。为了确保生产,宝一矿把防灭火工作放在首位,组建了270多人的专业防灭火队伍。投入了大量的防灭火设施,建立了2个黄泥灌浆站。到1994年井下火区还多达29处。1997年在辅助水平边界建了个新风井,矿井通风

3、方式由中央并列式改造成中央并列式和中央分列式混合式通风。通过风井改造和采用新采煤方法(单休液压支柱,π型钢梁一次性采全高放顶煤)后,宝一矿厚煤层自然发火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促进了宝一矿安全生产,2002年该矿生产原煤62.13万t,2003年生产原煤66.49万t。2厚煤层自然发火影响因素分析2.1通风方式对厚煤层自然发火的影响第7页共8页仅供参考[整理]宝日希勒第一煤矿,煤炭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最短7~15d就可自然发火,煤层可采平均厚度14m。1985年—1997年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4、矿井主要轨道运输巷、集中胶带运输巷、回风总排都布置在煤层中,巷道与巷道之间隔离煤柱30m。该矿煤层层理发育,节理不发育。入风巷和回风总排布置在煤层里,这种设计给中厚煤层自然发火创造了条件。巷道粗料石砌碹壁后充填不实,存在裂隙;隔离煤柱层理发育裂隙较多存在漏风现象;入风巷与回风总排隔离煤柱存在较大压差,造成漏风为厚煤层氧化发热自然发火提供了充足氧气,因而造成巷道壁后自然发火。宝一矿虽然经采用多种方法灭火效果均不理想,截至1997年,厚煤层自然发火火区总数仍多达29处。2.2采煤方法对厚煤层自然发火的影响宝一矿矿井投产

5、初期,采煤工作面是采用倾斜长壁金属网假顶分层开采,工作面倾斜长为440m,工作面宽度为120m。1个工面分5层开采,1个分层要采完需半年多。采完一分层,二分层刚开采,采煤工作面前后顺槽就开始自然发火,采二分层时火区跟着回采走。工作面前后顺槽都自然发火,火区经地面打钻孔灭火,井下辅以黄泥灌浆、打封闭等措施灭火仅能维持生产。采煤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金属网假顶分层开采设计不合理:①工作面浮煤回收不净,浮煤暴露在采空区里慢慢氧化,积热自然发火。②工作面回采时间长是造成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的主要原因。③采一分层后就准备下一分层备

6、采工作面,易造成上分层采空区和下分层巷道漏风引起煤层自然发火。④多分层开采,工作面开切联络巷多,打临时封闭多,漏风较严重易造成联络巷口煤层自然发火。⑤为了控制主要入风巷、回风巷、采空区等火区供氧状态把回采工作面风量压缩在180~240m3/min之间。分层开采虽经多种方法灭火,但灭火效果均不理想。3厚煤层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措施第7页共8页仅供参考[整理](1)地面黄泥灌浆系统。①宝日希勒第一煤矿在回风总排上建1个永久黄泥灌浆管路,套皮孔管为100mm,灌浆管路为100mm,灌浆用土用汽车从外地运来,灌浆用水使用井下水

7、,灌浆成本较高,每立方土运到灌浆站费用为30元。②建多个临时黄泥灌浆站,直接从地面打套皮孔,把套皮窝入地下2m深,在套皮外套上防护过滤网,就地用水枪取土造浆,当造浆浓度不够时再深窝套皮孔。每个套皮孔能运送5000m3实方土就报废(煤矿地表50cm以下至20m深处全部是亚砂土,该地粘性不大较松散无其它杂质非常适合灌浆)。灌浆用水取矿井排水,井下用移动灌浆管路数量较少,取土成本降低,临时灌浆站灌浆比永久灌浆站灌浆总成本降低50%。(2)井下黄泥灌浆系统。井下的套皮孔至自然发火地点铺设100mm灌浆管路系统,管路长度一般

8、为600m(灌浆管路超过600m管路灌浆前后及易堵管)为好,接头采用快速接头,拐弯处采用螺纹胶管,自然发火地点预埋灌浆管(壁后管),灌浆管四周开口(灌浆时黄泥浆沿不同方向流动),用螺纹胶管和灌浆管路系统连接。不同地点需灌浆时移动灌浆管路及螺纹接头即可。(3)地面用钻机向火区打钻孔灭火。井下自然发火地点确定后,把火区坐标点填到井上下对照图上,根据井上下对照图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