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

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

ID:40333059

大小:48.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31

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_第1页
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_第2页
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_第3页
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_第4页
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7页仅供参考[整理]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铅(lead,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620℃,加热至400~5OO℃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烟尘。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但都不稳定,最后离解为氧化铅和氧。职业接触工业铅接触有: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和浇板;

2、电缆包铅;机械工业铅浴热处理;自来水管道、食品罐头及电工仪表元件焊接;制造火车、汽车的轴承(挂瓦);制造x线和原子辐射防护材料;无线电元件的喷铅;修、拆旧船、桥梁时的焊割。以上作业铅以蒸气和烟尘形式逸散。当前国内危害最重的行业是蓄电池制造,铅熔炼及拆旧船熔割。职业危害呼吸道:通常以蒸气、烟尘及粉尘形态进入,其吸入的铅量,随着尘粒的大小而有差异,如尘粒在0.27Hm者吸收率达54%。一般说,吸入的铅70%~75%仍随呼气排出,仅30%~50%吸收人体内。消化道:主要来自铅作业场所进食、饮水。日常生活食物、饮料中每天摄入铅量约300mg。第6页共7页仅供参考[整理]铅以

3、离子状态被吸收后进入血循环,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约有95%以不溶的磷酸铅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仅有5%左右的铅存留于肝、肾、脑、心、脾、基底核、皮质灰白质等器官和血液内,并可进入细胞核内而形成"包涵体"。而血液内的铅约有95%分布在红细胞内,主要在红细胞膜,血浆只占5%。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还可经粪便、乳汁、胆汁、月经、汗腺、唾液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1.急性或亚急性中毒其临床特点为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头晕全身

4、无力、肌肉关节酸痛、不能进食、便秘或腹泻、肝脏肿大、肝区压痛、黄疽、血压升高实验室检查:除铅中毒指标明显升高外,胆红质升高、ALT升高;尿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尿卟胆原阳性;血色素和红细胞均下降。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肌肉萎缩及肌无力。严重者发生铅麻痹,即垂腕、垂足症;铅毒性脑病,出现剧烈头痛、抽搐、谵妄、惊厥、木僵甚至昏迷。个别病人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2.慢性中毒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职业防护1.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铅有害因素的扩散应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尽早消除和减轻危害,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

5、中毒危害,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适当的生产工艺,包括加料、出料包装等方法,以减少空气污染,贮存中注意温、湿度,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2)对粉尘、有毒蒸气或气体的操作在密闭情况下进行,辅以局部吸风,有热毒气发生时,可采用局部排气罩,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的扩散。第6页共7页仅供参考[整理](3)采取远距离操作、自动化操作,辅以个人防护用品,防止直接接触。2.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职业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是能否引起职业病的决定性前提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接触机会和作用强度(剂量),决定接触机会的主要因素是接触时间。因此,在保护职业人群健康时,还应考虑作用条

6、件,能地改善环境措施,严格执行卫生标准来达到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3.控制人的因素为了预防职业性铅有害因素对接触才的危害,应重点加强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以便及早发现受到影响的人。(1)加强健康监护。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就业前健康检查是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了解受检查者原业健康状况和各项基础数据,要发现职业禁忌症。对犯有血液病、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器质性疾患者,不能从事有铅行业岗位的工作。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①职业史和病史;②家

7、族史(重点是遗传性疾病史);③基础健康资料,重点有就业前有关指标的水平;④接触职业性铅有害因素及水平;⑤与职业有关的监护项目;⑥其他,包括嗜好及生活方式。健康监护卡应每个工人一份,编号保管。健康状况分析中常需计算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病率、平均发病工龄及病缺勤率等。第6页共7页仅供参考[整理](2)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呼吸具(防尘防毒用的口罩、面罩)、面盾(防紫外线)、防护服(防酸、碱、高温)、手套(防振动)、鞋等,应根据危害接触情况而选用。(3)食用保健膳食。为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护受职业危害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应根据接触职业性铅有害因素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