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第二讲

伦理学第二讲

ID:40338863

大小:356.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7-31

伦理学第二讲_第1页
伦理学第二讲_第2页
伦理学第二讲_第3页
伦理学第二讲_第4页
伦理学第二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伦理学第二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中国和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第二讲 中国和西方伦理思想的演变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和道德意识、共同的道德情感、道德心理和道德传统习惯。在这些基础之上产生了丰富的伦理思想,成为我国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秦汉至清代时期、清末到“五四”之前时期。这里先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传统

2、伦理思想即封建伦理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发端、形成的。当时主要讨论的问题有:人性问题,即道德起源的问题;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规范问题;“义利”之辩;道德作用与教育;道德评价与修养问题等。在这一时期,我们主要分析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派别,其中最主要的是儒家,它是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一、中国伦理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约公元前551一前479)为代表。他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则,礼是

3、人行为的根本原则,仁是内心的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孟子对孔子的伦理思想中的“仁”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提出了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心,具体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扩充“善端”,便发展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主要有两重意义:一是爱人,二是忠恕。孟子:他的伦理思想主要收入《孟子》一书中。他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八个道德规范。道家的伦理思想道家

4、的伦理思想以老子(约公元前580-公元前500)和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公元前286)为代表。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又称《南华经》一书中。道家的伦理思想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道家伦理的基本精神道家政治伦理的价值内核道家个人伦理的合理因素道家生命伦理的基本观点道家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道家的伦理思想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道家伦理思想是以“道法自然”的思想为起点和基础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故人应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道家主张保育和涵养人自身中的自然,

5、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素无为是道家的人性论的基本观点道家的伦理思想道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尊道贵德的价值视角身重于物的伦理关怀内方外圆的处世态度返朴归真的人格理想道家政治伦理的价值内核无为而治的基本取向与民休息的治政方略众皆平等的价值意识不以兵强天下的和平主张道家的伦理思想道家个人伦理的合理因素:自知知人的伦理觉悟多予少取的立身原则宠辱不惊的超然境界恬淡如水的交友之道道家的伦理思想道家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物我为一的整体观念知常知和的平衡思想知足知止的开发原则热爱自然的伦理情趣

6、道家的伦理思想道家生命伦理的现代价值:保身尽年的生命意识少私寡欲的调适之道积善积德的充实之方参透死亡的达观态度墨家的伦理思想墨家的伦理思想以墨子(约公元前468一前376)为代表,提倡“兼爱”的伦理原则。在道德评价上,墨子提出“志功”统一的主张。在义利关系上,墨家主张把义利统一起来,墨家认为义就是利,“重利”就是“贵义”。“义,利也。”(《墨子.经上》)“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墨子法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是管仲(?一前645)和韩非子(约公元前2

7、80一前233)。法家伦理思想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法起根本性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可以代替道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礼、义、廉、耻”四维是治国的四纲,“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管仲(二)秦汉至清代时期的伦理思想1、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和逐渐巩固的时期,形成了一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主要代表有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王充。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分裂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者逐步融合的局面。核心哲学问题是

8、名教自然之辩。3、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王朝,表面上是儒、道、佛三教并用,实际上最注重儒家,以韩愈为代表。(二)秦汉至清代时期的伦理思想4、宋至明中叶: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稳定社会秩序,以“天理”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阶段。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为突出。5、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以王夫之和清代中期的戴震等一批思想家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启蒙意义的伦理思想。(三)清末到“五四”前时期的伦理思想1、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