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ID:40341166

大小:80.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31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一、关于模型的形式或种类,不同论著中的说法有所相同。人教版新教材中模型有三种,其含义如下: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如人工制作或绘制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等;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

2、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酶的活性随pH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9:3:3:1的比例关系等。应该指出,物理模型既包括静态的结构模型,如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又包括动态的过程模型,如教材中学生动手构建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二、模型建构的意义及教学应用模型的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以简化和直观的形式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手段。在生物学教学中,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

3、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动手,建构相关模型来学习生物学知识,将会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模型建构教学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模型为主线,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生一旦掌握了模型建构的方法,也就掌握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正符合新课改理念。下面就以教材中介绍的三种模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例,展示模型建构的实际意义。1.建构概念模型,梳理知识间内在关系建构概念模型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辨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结构化,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述能力。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节,

4、教材借助一个理论模型来介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见下图)。该模型展示了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等自然选择学说核心内容的相互关系,但出于让学生详细了解该学说的目的,该模型的内容相对较多,各观点之间的关系不明朗,不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重新建构该学说的理论模型,学生经讨论后建构了一个新的模型(见上图),新模型内容简单,各观点间的相关关系明了,易于掌握。平时培养学生树立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为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2.建构物理模型,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如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DNA分子的结构》一节,重在引导学生模仿科学家建立DNA

5、结构的模型。在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复习DNA分子的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及其结构组成,然后分发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模型,由学生分组建构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模型,随后建构多脱氧核苷酸长链模型,在此过程中教师提示脱氧核苷酸之间靠3ˊ-5ˊ磷酸二酯键连接,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P47-P48的阅读材料,知道当时沃森和克里克据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分子应呈双螺旋结构,让学生继续建构模型。最后再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得到“DNA中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信息,让学生修改完成模型。在建构该模型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感悟DNA分子结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思维方法

6、,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3.建构数学模型,揭示问题本质数学模型建构的一般步骤为: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在教学中可以以人教版《稳态与环境》模块《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为例,引导学生建构出Nn=2n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画出曲线图,在此基础上建构理想状态下“J”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以此锻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数学模型有多种形式,如数学等式或不等式(用字母、数字和其他数学符号构成)、曲线图(如右图所示)、数学集合图

7、示、数学比例式(孟德尔杂交试验中的3:1,9:3:3:1,1:1:1:1)等,在教学过程中,可据需要灵活运用。通过建构数学模型可以对生命现象进行量化,以数量关系描述生命现象,再运用逻辑推理、求解和运算等达到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目的。在建构过程中使学生能从现象中揭示出本质和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与综合的能力,便于学生迅速地理解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模型的建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