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

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

ID:40341805

大小:1.14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7-31

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_第1页
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_第2页
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_第3页
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_第4页
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参赛密码(由组委会填写)“华为杯”第十三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学校参赛队号队员姓名1.2.3.1参赛密码(由组委会填写)题目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空气中PM2.5的污染问题,建立了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改进柯西分布函数模型、双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等,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从与PM2.5相关因素分析、分布与演变以及空气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问题一:1、针对第一问,主要定性定量分析PM2.5余其它5项指标的相关性与独立性。首先,对附件1数据进行初筛和归一化处理,剔除缺失值。其次,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分析了各个AQI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

2、PM2.5与其它除分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线性相关程度较高;与各个分指标均呈负相关。然后,根据正态性原则,选出不满足统计学规律的点,由上述相关性结论检验这些异常点。2、针对第二问,建立了PM2.5与其它5项分指标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根据剔除缺失值和异常数据求解多元回归方程后,结果为:问题二:1、针对第一小问,本文将时空分布规律分别建立时间模型与空间模型进行求解。首先,建立PM2.5与SO2、NO2、PM10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来估计数据2中PM2.5中缺失的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数据得到PM2.5的时间分布图,然后建立关于PM2.5的二维插值模型得到了关于各地区的

3、空间分布图。最后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将13个地区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13个监测点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的有:小寨、长安区、临潼区、曲江文化集团和纺织城,中度污染的有:阎良区、兴庆小区、经开区、广运潭、市人民体育场、草滩、高新西区和高压开关厂。2、针对第二小问,本文建立了不同季节下关于风力、湿度、温度的三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该地的数据对PM2.5的分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针对第三小问,建立了高斯点源扩散模型,分析扩散与衰减现象。3、针对第三小问,本文建立了PM2.5的浓度扩散模型PM2.5;然后,对PM2.5污染扩散预测模型

4、进行了参数估计;最后,代入实例得到了各个监测点PM2.5浓度的预测评估结果,如高新西区为重度污染区域,广运潭为安全区域。4、针对第四小问,用残差检验与稳定性检验了模型合理性,并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给出了PM2.5的成因、演变等一般性规律。问题三:1、针对问题一,给出合理的PM2.5治理计划:考虑到实际环境治理过程中,往往是分期进行治理工作的,而且治理进度是先慢变快,再由快变慢(这种变化规律与柯西分布函数的变化规律很相似)。因此可以将PM2.5的治理计划分为前期(准备期),中期(治理期),后期(稳固期)三个时期,并由改进的柯西分布函数对治理计划进行模拟,得出与实际环境治理过程相符的分期治理计

5、划如下:时期前期中期后期29年次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年终平均浓度256.9381176.5296101.591358.0335治理量23.061980.408974.937943.561323.032、针对问题二,本文考虑经济投入与决策部门满意度两个因素,建立双目标规划模型,既使得五年投入的总经费较少,又使决策部门对投入金额造成的结果满意度较高。在求解过程中,通过将满意度作为约束条件,将双目标规划转化为单目标规划求解,通过不断改变满意度得出4中不同方案,将4种方案合理对比得到了最后的方案为:五年投入总费用为8.59(百万元),每年综合治理量为1.39,专项治理量为8.01,此

6、时的满意度为90%。29一、问题重述1.1问题背景空气,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的质量直接关乎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因此,空气质量问题的监测、预报和控制等问题是全国人民关注的重点。2012年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调整了原有指标的浓度限值;并试行了AQI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的规定。该规定中,首次将产生灰霾的主要因素PM2.5的浓度指标列入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中。1.2问题重述PM2.5的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主要成分由水溶性离子、颗粒有机物和微量元素等组成。其形成机理和过程比较复杂,而且进入公众视线的时间很短,所以关于细

7、颗粒物PM2.5的数据相对较少,对于细颗粒物PM2.5的客观规律也了解不够。因此,我们利用现有数据研究以下问题。1.2.1PM2.5的相关因素分析AQI监测指标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等6项。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是可能形成PM2.5的气态物体,请根据附件1或附件2中数据或自行采集数据,利用或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对AQI中的6个基本监测指标的相关与独立性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